不管身在何方,处于何地,心里始终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家庭。
由于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我带着个孩子在城里还是不方便自由活动,从清明节祭祖后,便和儿子一直留在老家。今日收到老公的微信:你和儿子不在家的这几天,觉得房子里面空荡荡的,没有一点儿家的感觉。
我回复了老公的信息后,眼前不禁浮现了在娘家时,每年春节前,我趴在自家阳台上,数着步履匆匆的回乡人的情景。娘家是个交通枢纽客车中转地,每一年我们的小村庄都塞满了人,熙熙攘攘的,但每个人看上去都是神清气爽,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
那时候还不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开心,只跟着热闹。后来,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到武汉读书了。之后的每一年寒假,我也跟着春运大潮在车站里穿梭,焦急地排队买票,期待着踏上火车。而每一次,当列车员报站目的地越来越近了,我也变得神清气爽,笑容满面起来。
这个场景多么地熟悉,这种感觉多么的相似,渐渐地,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从住的地方回到家庭。
家庭是什么? 家庭是有你爱的人,有爱你的人在一起,回到家里有人气,有人问候你的工作情况,有人关心你的吃喝拉撒。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不管你在外面受到委屈时,回到家里,父母就能看出你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安慰你鼓励你。
家庭的定义很多很多……
然而,百岁老人日野原重明对家庭的定义只有一句话 :
家庭是什么?
家庭就是一起围着吃饭。
就是因为共同面对了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我们才成为了一家人,才有机会在一起吃饭。
——日野原重明《活好》
一家人围着一起吃饭,这本身就是作为家人才有的幸福啊。
看完这位百岁老人对家庭的定义,我终于明白了,为何每天下班后,同事们都会高兴地道别:“要回家陪孩子爱人一起吃饭咯。”我也终于明白, 为何每年春节,在外读书工作务工的人们,无论多么辛苦和困难,都要挤上回家的列车,赶回来跟家人一起吃一顿饭。
原来不仅仅是吃饭的仪式,更是对家庭的眷恋。
然而那时刚毕业的我,在一个离家不远的县城工作,每个礼拜都回家里,可是陪爸妈吃饭的时间太少了。要么吃着饭,一边拿着手机回复工作上的信息,头也不抬,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爸妈。要么就干脆出去找闺蜜女友们聊天聚餐,让父母自己照顾自己。
我一直觉得陪伴就是经常回来看看父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左右顾及那么多。
直到成家,我随老公在城市里生活。生育宝宝后,我们能回家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能陪父母吃饭的时间更少了。
而每一次回到家,不管是爸妈还是公婆,他们都是笑嘻嘻的出门相迎,开心地杀鸡宰鸭,生怕我们吃不到这家乡的土货。
一家人围着吃饭,父母热情地夹菜添肉,关心问候我们在外面工作和生活。返程时,父母还一大早起来张罗,瓜果蔬菜家禽,凡是家里自己种自己养的,都打包出来,塞了满满的一车厢,想些什么时候想家了了,拿出这些土特产,便是家庭的味道。
越长大,家庭在心中的位分越重要。因为工作原因,跟父母亲人聚少离多,因此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家人吃饭的机会。
而每一次在有说有笑的吃饭氛围中,我越来越切身感受到了日野原重明老先生的那句话“家庭就是一起围着吃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