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作业王老师布置的和电影相关,说实话,对于一个在生活中看电影次数非常有限额我来说,作业是有些难度的。电影,在我们生活中我想一方面是起到了影响我们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的精神放松,心灵放松。
有人认为,电影是一个美丽而充满召唤的入口,经由电影银幕,走向世界,走向他者,看到他人的同时,能够真正的再度认识自己。
而英文电影,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同样是为了感受电影带给我们的力量。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就是因为它是美好的,弥补了我们生活中的不足,丰富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有限的人生感受到无限的生活。例如,永不过时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电影情节我们都熟知,而且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属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我一向认为真人改编的情节比虚构的更有教育意义,更生动。最初看到这部电影的是自己大学毕业那年,在工作单位看的。因为这部电影主人公的职业是销售,而自己当时的工作岗位性质和销售也差不多,领导为了激励我们,在公司播放了这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在场的人都哭了,尤其在看到主人公带着自己的孩子因为找不到睡觉的地方而在流落在厕所时,我们看到的是影片中主人公的乐观、积极,他并没有将自己所受到的人情冷漠带给自己的孩子,生活的窘迫也没有打倒主人公,相反让他更加自强。这让我想到了尼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那些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而这,我想大概就是电影所带给我们的意义吧。
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而电影则是儿童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之一,儿童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去体验生动丰富的世界,同时调动多种感官,沉浸式体验。将电影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清灵老师在第四讲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尤其对于我们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何为孩子们呈现更适合他们的英文电影?首先我们需要选择电影,选择的原则是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选片标准上要根据电影的主题、风格以及语言的难度进行把握。课程实施方面,清灵老师指出依然遵循的是我们在共读《教育的目的》时提出的“浪漫—精确—综合”这样的课程设计。为了使我们更直观的了解电影课程流程,清灵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节完整的电影课程。让我最有印象的是课程中的角色扮演这一段。听着清灵老师在课程中激情的配音,可以从中感受到王老师被电影所吸引,当老师被吸引,在无形中所传递的那种热情都会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正如清灵老师,电影对孩子的吸引力一定是致命的吸引力,孩子在初期可能会怯场,会不敢张口,会觉得这么多不认识的单词,这么多句子如何能够记住,如何能够表演出来,但是电影是有力量的,电影课程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是指向人而不是知识的。这是教育者的一种高度自觉,为不同阶段,不同处境的儿童,选择特定主题的优秀电影,以诗与思的方式将相应的主题编织进儿童的生命里,从而让我们的后代,经由这些有价值的故事,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深邃,更有价值观,并且更自由的人。
第二个有印象的地方是清灵老师提到的“class read ”这一环节。
I can read it loudly and bravely;I can read with different emotions;I can forget myself and be that person.
这样的标准不同于我经常给孩子们提出的“大声读,带有感情的读”,而是更让孩子们感到电影的情感魅力,忘掉自己,成为电影中的那个人物。在日常教学中,角色扮演时我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
我的疑惑依然存在在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教育方面,如何让电影课程不是流于形式,因为在课程标准上我们是没有统一的电影课程标准的,没有整体的规划,在课堂上如何更好的实现思考和交流呢?
在第四讲结束后,我也观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帕丁顿熊2》。这是一部喜剧类的影片,喜欢这部影片一方面是因为剧中的搞笑,本应沉闷的监狱因为帕丁顿的到而变成了粉嫩嫩的糖果色,也让我知道了“只需要一只红袜子,就能把惨白的人生过成粉红色;另一方面源于影片更贴近生活,容易产生共情。故事中的帕丁顿如同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人类社会缺乏经验,还闹出不少笑话。但是帕丁顿单纯、善良,常把露西婶婶的话挂在嘴边在遇到不幸时,他总会说:“你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一个人再怎么坏,也有好的一面。”影片看似比较低龄,却是用夸张的方式告诉大人们,不要被这纷纷扰扰的世界磨掉内心所剩不多的纯真。我们越长大,越复杂,越能看透这世界,但也越容易丢失纯真。或许有的时候,单纯的心才更能发现世界的美好。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时纯真一点,简单一点;我们眼中的世界也许会变得更干净,更美妙。观看这部影片能使观众感到心情愉悦。而本·威士肖的配音恰到好处,使帕丁顿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魅力。我想,作为成年人去看这部影片,也能激发起我们内心的那点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