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25日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说明,自2017年10月1日起,用户在互联网进行跟帖评论操作是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之后才可以操作的,不少网友表示发表评论,你就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言论自由嘛。可是,实名制的评论限制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水军真的会出走吗?
在互联网发展中,起初的水军、到后来的弹幕君,再到现在灰色地带有不少的业务链还处在运行之中,甚至是不少资讯平台发布的信息咨询都有不少用户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评论的内容有好有坏,也有的是纯粹为做广告来的。
而这些平台的注册机制基本上是比较开放的,可以通过手机号注册,也可以通过其他应用的账号直接登录,比如微信号、QQ号等,实名认证的平台也有不少,但是大多数可评论跟帖的平台是不要实名认证的。
一旦需要实名认证才可评论跟帖则意味着不少平台要更改运营机制,甚至于平台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用户成本,以前一个新用户注册只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而现在实名认证需要的信息是你的有效证件,是要和你个人绑定的。
那么平台就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注册上收紧,新用户可以直接进行实名认证;一个是在功能的使用上进行限制,不同等级的用户对应不同的使用权限,要使用评论功能就需要实名认证,不认证可以使用平台除评论跟帖外的其他功能,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控制用户的行为。从现在来看,博客、论坛、视频网站、购物网站、直播平台等几乎全覆盖所有的互联网平台和应用,而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功能限制来达到用户分批次的实名认证。而且这样的成本是最低的,用户的可接受度也会是最高的。
为何网信办要为互联网平台“添堵”?
从网信办此次提出的管理规定可以看出,对于互联网评论的乱象监管部门已经是开始治理,实名认证仅仅是第一步。此前就专门对于互联网举报的行为提出意见,举报人必须是实名的,也就是说你在通过互联网渠道公开进行举报的时候同时是需要将自己的信息公布的,一方面最大程度曝光被举报人的不法行为,一方面也要为举报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尽可能避免错误的举报或者恶意举报行为,说起来也是为了保障各方的利益。
而这样一来,互联网平台就会受到各种限制,一些不实名认证的用户就不能使用跟帖功能,而一旦不能跟帖评论则意味着不少用户会放弃这个平台,一些深度用户即便是进行了实名认证在发布评论前还要考虑一下你发布的信息是否得体,怎样才能评论的更加轻松。
通过对评论跟帖行为用户进行认证,不少用户就会自觉规范网络评论的内容,在提升互联网使用体验,避免冷暴力上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当然,一些灰色地带,例如帮人刷评论的水军们就难过了,首先平台用户注册或者功能机制升级后,再大量注册僵尸用户来进行刷评论就难上加难了,更何况还需要搜集大量的平台、渠道,此次管理措施极大的限制了水军们的触角。
互联网平台能有什么招数?行业陷入监管困境?
其实大家也不必太过紧张自己没有评论权限了,只是网信办这一举动表明了其监管层的态度,而互联网平台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并调整平台用户功能权限,提出整改规划。一些平台毕竟是有不少用户的,数以百万级别、千万级别乃至过亿用户的平台很多,而评论跟帖又是用户功能中很重要的一个,如果说限制就限制对于平台的影响很大,所以平台就需要将该项管理规定慢慢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也可以有多个阶段,可以慢慢引导平台用户进行实名认证,也可以使用第三方评论平台。只要有这样一个可以实名认证的平台就可以了,用户只需要在这一个平台进行认证就可以,其他平台如果选用了该评论功能也可以直接进行评论操作,而免去多平台重复提交实名认证的苦恼。
当然,这可能会促进第三方评论跟帖系统的实用性,进而得到大面积推广,起码对于一些平台来说使用第三方评论系统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度,平台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用户使用这一认证系统平台。
弹幕君、水军们会消失吗?
水军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盈利性群体,他们由上级发布指令,共同行动,保证了在互联网的传播范围,使炒作的内容呈现鼎沸之势也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而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足够多的用户,足够广的传播度。在限制用户评论之后,水军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布平台来进行操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用户积累,当然除非有高级黑客帮忙绕过注册审核流程,否则单凭借群发系统很难成功。
另外一个就是弹幕君,他们是互联网的正规“军”,活跃于一些视频网站、动漫、小说平台,当你打开一个应用服务后会有几千几万条的评论以弹幕的方式呈现在平台之上,虽说有些影响了观看效果,但是你也能从弹幕中找到你的点,不少人很喜欢这个功能。
而一旦评论跟帖开始实名制,弹幕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绝迹于平台,甚至刚刚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也要因此而被打断。其实弹幕作为平台的一个功能,与评论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显示的方式不同,用户的曝光度不同而已。
但是,平台用户千千万,弹幕哪会这么容易就消失呢?
互联网监管日益完善,我们如何保障自己的互联网安全?
从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虽然有限制平台发展之嫌疑,但是可以看出对于互联网监管变得日益严格,无论是营销广告还是内容发布、评论,互联网正在被引导和规范之中,而能否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关系到监管部门、平台、用户多方的利益,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在互联网中保护自己。
不管平台、监管部门如何插手,能保护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聊天,不要涉及敏感内容或者你的隐私内容,发现哪里有问题及时选择删除发布的信息等等,拒绝冷暴力,同时拒绝被冷暴力。
笔者认为评论跟帖的限制是一种有效规范互联网评论行为的措施,但并非能起到多么有效的作用,平台需要时间进行布局,用户需要时间来适应,而那些灰色产业链们也在想对策。而这不会是结束,互联网监管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