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青春不终场的第3篇原创文章——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选择,也会做出很多决定。但常常可能定好要做的事一拖就拖得不了了之,可能准备要做的改变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地琢磨久了就自然而然泡汤了。
或许我们自己心里想出了犹豫的各种理由,但久而久之难免给别人留下犹豫不决、做事拖沓或者虎头蛇尾的印象,甚至会让人觉得你就只是嘴上功夫,常见你说,很少见你行动。
1.
和朋友R一起吃饭,她郁闷地说:“唉,早知道我休假那天张姐过来,我就提前打电话约了。”
张姐是她之前维护的一位客户,最近一次见面时,她向其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约好旅游回来买。结果大半个月过去了,一直没见张姐再来,出于种种顾虑R也没有打电话跟进,于是就在她上周休假时,张姐恰去办理业务,R的另一位同事成功向其营销了一款任务型产品。
“要知道,那款任务催的很紧的,”R一脸的郁闷和遗憾,“其实那天看到群里的消息,我就有种预感,可能是她旅游回来了,今天上班一查,果然如此。”
由于后续工作的不到位,R错失了这次营销机会。其实这样的错失也非偶然,有时跟紧了怕引起客户反感,太久不联系又怕错失营销机会,中间这个度的把握可能还需要些技巧和经验,但不要顾虑太多有时才更有助于我们把握机会。
2
X喜欢写些东西,但平时写的并不多。问起原因,她说,一是担心自己水平还不行,怕写出来的东西若干年后再看,万一幼稚粗糙,难免让自己失望;二是怕思想还不够成熟,眼界还很局限,这样写出的东西万一读者众多,些许偏颇的思想万一错误地引导了别人,岂不是太不负责任。
她的责任心我很赞同,但是同时,这也是“不干活不犯错”的一种逃避思想。
因为她并没有去提升自己来打消她的顾虑,也没有设法去增加她的水平。她的阅读量依然很小,视野依然局限,更多的时候她似乎在等待水平的自然提升,而这种可能性我们都知道并不大。
另一方面,她的一位同事,就十分高产,在所在企业的报纸上稿件不断。虽然一开始其叙事表达和笔法思想都很难让人称赞,甚至经不起细看,但她并没有停滞,而是一直保持着写和学的状态,可谓笔耕不辍,几年过去,如今再看其文稿,感觉有了明显进步,一些大篇幅通讯也写得很不错了。
而对X而言,真可谓在几年里看着别人一步步向前,而自己各种借口原地踏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原地踏步也就是退步了。
“有时我也会想,我究竟是真的被顾虑牵绊,还是以顾虑之名,在为自己的懒惰开脱?”显然她自己已经有了答案。
“毕竟,懒散起来在短期内总是比认真努力地做事情简单得多。但时间久了,终究过不了心里那关,你蹉跎掉的青春会让你遗憾,遗憾自己没有鼓足勇气为梦想去坚持。”
3.
L就职一家国企,入职没多久就犹豫着想辞职。当时她的亲朋好友都劝告,不能太冲动,多好的工作呢,别人都干得好好的,你怎么就要辞呢。
想想,也是。于是L就又坚持了几年。期间也有过几次要辞职的打算,甚至有一次辞呈已经送到了人力资源部,当然结果是被劝了回去。于是这一眨眼,五六年过去了。
前不久,听说她正式辞职了。
“耗了这么多年,终于要离开了。如果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我在一开始就应该下定决心,而不是这样犹犹豫豫,在这里坐等机会的降临和垂青。”
其实不止她,我知道还有人像她一样,在如同鸡助的工作里一边自怨自艾,一边没勇气舍弃。
当然不同的是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各自的选择和如今状态都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评价谁的选择更好一些,谁的状态又更值得学习。毕竟脱离环境去研究个体难免容易想当然。
但对于很多人而言,随着工作中的一点点地消磨,年龄一点点地增加,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做选择的附加成本也越来越多,所以选择也会越来越难。
我们没有成功宝典可以给所有人指导,励志的成功典范可能只是个例,所以我们只能说服自己,行动起来并充满信心、鼓足勇气,不要等待救赎或坐等时机。因为你计划得再好,决心再大,不行动,一切都只是零。
你可能在想,谁来帮我做个决定呢?不要再懊恼没有神助攻,这种影视剧里的人设你真的不一定有运气遇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剧本里的主角,所以你必须自己想办法前进。
逃避为自己负责任,懒得将梦想付诸实践,若干年后回忆起来,大约也会失望后悔吧。所以,鸡汤读再多再心动再励志,都不如尽快行动起来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