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清 高鼐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回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已近清明,草木萌发,春风和煦,正是踏青赏花游玩的好时节,这次吟诵课选了这首《村居》。这是一首七言仄起绝句,节奏点为“四二二四”,韵字分别是“天”“烟”“鸢”,an、ang韵,这个韵我们发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种惊叹、喜悦同时情感绵长的感觉呢?第一句起调略高一点,表现万物竟发的喜悦之情,“拂堤”一句的“堤”“烟”字长吟,勾勒出堤岸绵延,绿柳如茵的景象,第三句“儿童散学回来早”要吟得紧凑一点,表达儿童迫不及待赶回家中的小心思啊,“东风”一句“风”字长吟,表现惠风和畅之感,“放纸鸢”的“放”字是一个重要的动词,一方面呼应了上句儿童为啥归来早,一方面把儿童放纸鸢的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所以需要加重,适当长吟,纸鸢二字更是点睛,仿佛看到了天空中各种各样的风筝扶摇直上,游弋在蓝天上,每个风筝下面都牵着一个欢天喜地的儿童。
说起春天放风筝,我就想起小时候家里大人带着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游戏啊。据说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自古以来,放风筝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而这个“鸢”字也是很有意思的。
可以看出这是一只鸟,是什么样的鸟呢?这个字上面的“弋”原为“戈”,在鸟的上方形容这个鸟嘴巴如武器样尖锐。据说是鹰一类的猛禽,可能长这样:
鸢字的本意指老鹰。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鸢是一种种猛禽,属于鹰科动物。也叫鹞鹰。体色是黑褐色,有黑色和褐色相间的羽毛纹理。翅膀很大,可以在空中盘旋和变换方向。喜欢高空飞翔,可以看到远处的景物。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和视力,可以在空中追逐猎物,并用锋利的爪子和喙抓住猎物。它也会吃家禽等不易捕捉的食物。 老百姓口中常说的老鹰指的就是下面这种叫黑耳鸢的猛禽,喜欢集群活动,曾经在北京就很常见,现在反而成了迁徙期为数不多的过客。(网上资料)
等闲若得春风顾,不负时光不负卿。带孩子放风筝去吧!
补充: 关于鹰的资料我国历史上有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鹰是神的化身。在历经数千年的宗教意识中,鹰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奉为神鸟、天鸟、神鹰。在古代军事上,鹰象征战神。《列子·黄帝篇》中记载:“黄帝与炎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为前驱,雕、鹏、鹰、鸢为旗帜。”黄帝战胜蚩尤,作《桐鼓曲》以示庆祝,其中一章“雕鹗争”是中国最早把鹰作为英雄胜利的象征。《诗经》中描述军队出征:“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文,时维鹰扬。”以鹰象征军容的威猛和战争的胜利。又有《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西周、春秋之时的朝廷旗帜为:“熊虎为旗、鸟隼为角、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反映了古代鹰崇拜在军事、政治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