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公众号:宠爱有减
小时候看《农夫和蛇》,意思无非是说蛇是邪恶物种,不值得救,颇有冻死活该的意味。而农夫呢,善良的有点盲目,按流行的话说是你的善良应该带点锋芒。
怪不得法海怎么也不放过白蛇,任凭白素贞千百次解释她来到人间是为报恩,直到将她压在雷锋塔底下才算姑息。想必,法海的执着里有道义,也有蛇非善类一棍子打死的执念。
后来看到故事《悲惨世界》的男主人公因盗窃罪入狱受尽凌辱。出来后流浪街头奄奄一息。一个穷牧师将其扶到家中喂其食物。他醒来后乘牧师不备偷走了家里唯一值钱的银器。不久当他被警察带回牧师家时,是他在卖银器时恰巧被警察碰见,而银器上刻着牧师的名字。谁知牧师却说:“我的兄弟啊,你怎么不和警察说,那是我送你的礼物啊。”警察连忙道歉。而他也因为牧师的善意谎言避免再次牢狱之灾。
你是不是觉得他(冉.阿让)是盗窃犯,屡教不改、以德报怨、恩将仇报,再让他坐次牢也不为过。
其实他只是偷了块面包,是走投无路之际,家里一群孩子可怜兮兮饥饿的眼神,让他违背心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回到开头农夫和蛇的场景:
对蛇来说,人类是它最大的天敌。它们被人类打扰,到处捕杀涉猎的破坏性活动时刻威胁它们的家园。它苏醒后咬了农夫,是一种潜意识的保护心理,它的逃之夭夭是一种远离伤害的本能。这是人与自然生物处于一种紧张敌对仇视关系下的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被蛇咬后的农夫是悔不当初还是不忘初心?
如果是前者,那么他就像我们的成人世界,一朝被蛇咬,从此用冷漠筑起一道道心墙,以为是血泪的教训,时刻谨记为成长的代价,却发现从此越来越麻木不仁,越来越不相信陌生,拥抱宽广,也越来越封闭心扉。
如果是后者,他就像《悲惨世界》里的牧师,怀着仁慈与博爱之初心,用欢迎代替防范,报以世界无限温柔,用爱感化消融隔阂。解救了一个穷苦的可怜人走向罪恶,从此洗心革面,成了和牧师一样真诚有爱的人。
蛇=可恶,农夫=愚善,曾经的我就是这样武断的给他们下了定义。
那些第一反应和印象,在心里顽固不化,我们拒绝了解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也无法接纳新的正确的认知。以偏概全,一叶蔽目,以狭隘来支撑我们的自以为是和偏见。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魔鬼和天使都住在心里。每个伤害过后,怀着恨,只会让心也日渐狰狞郁郁不得乐。而把伤害当作领悟人生的一部分,农夫还是农夫,怜悯苍生里的一条小小生命,继续乐善好施,以绵薄之力慰藉一线生机,做着诸如此类我们不理解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