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买到书后没把它束之高阁,让它静静的在书堆里沉睡;第一次不在纠结没看过会不会不好看,看过好看的要不要买,我内心有一个声音,一定要买。可能是那封面上的话,让我疑惑而又着迷:关于那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第一次看完一本书后真正开始写点什么,以前也想过,看完荆棘鸟后,读完马克李维的著作时,不过迟迟没有动笔。这次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那不可宽恕的时代,那惨淡不幸的命运,那因为共同的爱而泯恩仇,因为共同的恨而相扶持,还有最后无畏的牺牲。那最纯洁烂漫的爱情令人动容,那最无耻可怕的灾难让人心痛,那多年颠沛流离后的相逢让人无声的落泪。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父爱,扎里勒对玛利雅姆,如带刺的玫瑰,他的懦弱,爱面子深深的伤害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送她从一个熔炉到达了另一个火坑。可是他依旧是她童年时最热切的期盼,年老时心底美好的回忆。当母亲将她的不幸牵怒于小玛丽亚姆,把自责和被弃种进她幼小的心里时,爸爸就是那云上的太阳(如果妈妈是云下的阴影的话)。他说她是他的蓓蕾,晚香玉,他最喜欢的花之一。可是后来他却亲手摧毁这个孩子对父亲的崇拜与爱戴,虽然他到老了追悔莫及,但没能等到她的原谅是他应有的惩罚,因为她的原谅是非卖品。莱拉的父亲是个有远见的教师,他告诉莱拉,婚姻可以等,但教育却不行。他告诉莱拉,你是个聪明的女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他告诉莱拉,等战争结束了,阿富汗会需要你,比需要它的男人更需要你。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给孩子的一生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芒,正是因为他的教育,莱拉在苦难和暴力下敢于反抗而不是如玛丽雅姆默默忍受和顺从,在战争结束后坚持回来奉献国家。她的父亲不仅让她从书本上汲取知识,言传身教,还带用微薄的薪水她去亲身见识和体会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他是一个好父亲,却在炸毁的书房中丧生,可怜的莱拉一瞬间失去双亲,坠落云端。“醉鬼的罪行总是由清醒的人来偿还”,希拉德因酗酒而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他又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另一个儿子身上,那艰难岁月里的近乎溺爱,依旧敌不过塔里克温润如玉的父爱,他不动声色的关心,默默的守护也因此挽回了失散多年女儿的心。
我喜欢莱拉和塔里克青梅竹马的爱情,他们趴在窗台上喝着温暖的,冒着泡沫的芬达汽水,看着玻璃窗上饱满的雨珠往下流,平静而又幸福。他为她冲进人群,用假腿教训欺负她的人。他说他只看得上她,为了保护她,他会开枪杀人的,这是真的,他爱她入骨,他们在一片兵荒马乱中接吻,在离别之际缠绵。他们因为无法推卸生活的责任,他为了父亲孱弱的心脏而不得不离开,她因为父亲背负着生活的沉重而不忍离开,父亲因为对母亲矢志不渝的爱而留下,母亲因为对儿子牵肠挂肚的爱而不愿离去,所以他们不能在一起,背负着生活的责任,作为有孝心的儿女。事隔经年,经历战火暴力,生活的残酷早已将喀布尔变得面目全非,昔日的恋人再次相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瞒瞒瞒。他心疼的看着她,后悔没有带她一起走,她羞怯的望着她,欲上前去又止步。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饱经风霜的面孔,都已学会将爱埋进心底。十年之后,我依旧爱你,甚至只是爱你,爱了十年。最终玛丽雅姆的牺牲成全了他们十年的遗憾,得已厮守终生,他守住了回来的诺言,带她远离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许她一世幸福安宁。当她想回来为解放的阿富汗出一份力,他全力支持她的梦想,义无反顾的带着一家人回到故乡。
我感动于玛丽雅姆的献身,为了莱拉的自由,为了孩子的幸福,她做出了一生中唯一的反抗,因为这个曾被视为敌人的女人教会了她去爱,也让她体会到了爱的滋味,她以一个别人不想要的私生子的身份来到世界,当她离开时,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一个完整的女人。
我感动于莱拉的选择,当她意识到自己怀上心爱人的孩子时,她选择了屈于希拉德的淫威,母爱的伟大,是不惜牺牲自己。当她意识到自己怀上希拉德的孩子时,她拿起工具打算杀了它时,她想起这是她自己和拉希德的战争,胎儿是无罪的。战争已经殃及了无数无辜者,她见过,她不能重复这令人厌恶的杀戮,她住手了,为了心中的爱和希望。
玛丽雅姆,依旧活在莱拉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最重要的是,活在莱拉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美丽的喀布尔啊 群山绕四旁
她丛生的荆棘 玫瑰也嫉妒如狂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也许是在读了很多书之后才遇到你,但我依旧觉得你比《追风筝的人》更深刻。
也许是喜欢胡塞尼的第一部书,才会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所以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我吧,我也不会让你后悔。
愿你的人生即使战乱纷飞,在历经生离死别后还能好好爱;即使遍体鳞伤,也满怀爱和希望,千阳终会照耀你的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