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战国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也是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在赵国的发展史上,数代国君殚精竭虑。其中出力最大的要数赵武灵王,他收胡林、楼烦,灭中山,使得赵国版图空前扩大,可他的结局没人想到会是那么悲惨,被儿子围困沙丘,活活饿死。
一:少年即位,力挫群雄
赵肃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肃侯去世,秦、楚、燕、齐、魏各派精兵一万来参加葬礼,瞧着这阵势,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各诸侯国想趁火打劫,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面对各国陈兵数万赵国边境,赵武灵王却临危不惧,采取得当的军事部署,灵活的外交策略,击碎了敌人的阴谋,展现了一个优秀国君的基本素养。
二:胡服骑射,强兵之策
赵武灵王极具有求变求新,不拘泥于俗规的创新精神,为了战胜四周强敌,他多次深入胡地,观察学习胡人战法,他发现胡人服饰特别适合战斗,骑射本领出色,战斗力极强,为此他决定要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以此来提高军队战斗力。
每一次改革必定会有保守派的阻挡,赵武灵王的改革也一样,他通过说服宗室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公子成,也就是赵武灵王的叔叔,最终将改革的政策确定了下来,颁布胡服令。在劝说朝臣赵文、赵造、周袑赵俊时说“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赵武灵王深刻明白任何习俗政策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三:收林胡、楼烦,灭中山,版图空前
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武灵王开始攻占中山国土地,由地图可以看出,中山国嵌入赵国腹地,对赵国的威胁是最大的,可以说是心腹大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效果显著,士兵战斗力大大增强。先后收服了林胡和楼烦,将西北边的疆域扩大到云中、九原一带。终于在公元前296年,即惠文王三年,灭掉了中山国,除去了心腹大患,这是改革的胜利。
四:主动退位,废长立少
(一)主动退位,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可以看出赵武灵王具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在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五月(公元前299年)退位,立小儿子赵何为王,是为赵惠文王。此时他才41岁,身强体壮,无病无灾,做出退位的举动令人惊诧。而且传位对象是小儿子,大儿子的太子之位被他废除,我们试着找寻他提前退位的理由。
退位的理由,赵国自从三家分晋立国以来,几乎每次国君交替总是腥风血雨。赵襄子死后传位给侄子,而赵襄子的弟弟桓子就不服,史书记载“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於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武公死后立侄子赵章也就是敬侯,但是自己儿子赵朝不服,于是又是作乱,“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敬侯死后传位给成侯,公子胜和成侯争位,“成侯元年,公子胜与成侯争立,为乱。”可以说每次权力交替都是有宗室人作乱,且多数是兄弟。
那么我猜想赵武灵王提前退位的一个原因是想对新王扶一把,特别是赵何才十来岁,他的想法是只要自己活着一定能够避免王室互相攻伐,这种对自己掌控力的过度自信,却低估了人性,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赵武灵王的安排也是为了增强新王的实力,“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是为惠文王”把自己心腹大臣做新王的老师,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了。
至于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赵武灵王为了集中精力处理军事问题,让赵惠文王处理国政,自己专心去打仗。毕竟做国君不止要开疆拓土还要处理民政,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赵武灵王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史记》记载他偷偷的潜入秦国假装是使者面见秦王,“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於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从他敢深入秦国面见秦王可以看出他的胆略确实异于常人,说一声真豪杰也不为过。也是在他退休后主导了灭中山国的战争。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赵武灵王实际是退而不休,自称主父,那么赵国就有两个权力中心,作为下臣该听谁的,看起来主父主军事,赵惠文王主政事,这么安排很稳,其实也是不稳的,一个是赵武灵王改革得罪的贵族臣子,一个是大儿子的野心,还有一个是赵惠文王对父亲退而不休恐怕也会有意见,这个平衡迟早会被打破。
(二)废长立少,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赵章的母亲是韩国宗室女,这个可以看作是政治联姻,本来赵章的太子位很稳的,也没有犯大错,可惜天算不如人算,赵何的母亲吴娃很得赵武灵王的宠爱,所以赵何生下来之后,赵章的太子之位被废了,之后赵武灵王又觉得赵章有点可怜,所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
在惠文王四年的时候,看着大儿子向小儿子行礼,心里不是滋味,又想提高大儿子的待遇,书中记载“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劚然也,反北面为臣,诎於其弟,心怜之,於是乃欲分赵而王章於代,计未决而辍。”其实说实话这不该是一个合格政治家的想法。
不过考虑到赵武灵王不是一般人,他能改革做到胡服骑射,提前退位,敢假扮后独自面见秦王,对吴娃也爱得深,说明他是一个有情的人,不是冷酷无情的人,做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但是有一句话就是做国君不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位置坐不稳。他对两个儿子的做法为他的下场埋下了伏笔,成为两个儿子势力斗法的牺牲品。
五:英雄一世,惨死沙丘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一起在沙丘游玩,两人住在不同的宫殿,赵章和田不礼阴谋作乱,首先假传赵武灵王的话说要召赵惠文王进宫,为谨慎起见,肥义先入宫,被杀,高信和惠文王带领护卫且战且退,随后公子成和李兑从邯郸来调集周围地方的兵马将公子章和田不礼这些人全部杀死。在杀公子章时,公子章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里,赵武灵王收留了他,然后宫殿被围困,公子章也被杀死,公子成和李兑怕赵武灵王怪罪,所以把赵武灵王一个人留在宫殿中,等他活活饿死,赵武灵王在宫中找吃的,没有了打麻雀吃,最后过了三个月还是饿死了,享年四十五岁,一代雄主,英雄一世,最后落得个饿死的下场,令人叹息。
赵武灵王的非正常死亡对赵国的打击是巨大的,首先失去了一位英明的君王,其次很多臣子被清算,如乐毅最后到了燕国,削弱了赵国国力。从后面赵惠文王的表现来看远远比不上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的惨死打断了赵国发展的步伐,三十多年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