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卜丸的枚字的意思,是单个、单体的意思。枚卜丸,就是单个就能完成起卦卜筮的一种工具。另外,枚卜这个词儿,还是一种重要的卜筮原则。古人在一件事儿遇到多个选择时,就要用枚卜法。说白了,就是每一个选择卜一卦,哪个最吉,就选哪个。比如汉武帝远征匈奴在挑选领兵挂帅将领人选之时,用的就是枚卜法。认为堪当大任的这几位将领,一个人给他们来一卦,看看谁的卦最吉,就让谁领兵挂帅,这叫做“枚卜诸将”。尧舜禹时代也都是“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枚卜丸最早也是为了迅速成卦而发明的,跟太极丸一样。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娱乐、博弈的工具。咱们来看下面这三幅图。
这三幅图呢,一个是文始道传承的枚卜丸,一个是秦始皇陵出土的一个“石博茕”,另一个是山东齐国墓葬里一种下棋用的色子。
我们把这三种工具展开为平面图,就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数字排列了。
你会发现枚卜丸与秦皇陵的石博茕的一面数字排列完全相同,而与齐国色子的区别是,2和3这两个数的位置颠倒了。另外,石博茕的另一个展开面是7到12的数字,而齐国墓色子依然是1到6数字的排列,这一点枚卜丸又与齐国墓色子相同了。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这些数字排列是什么依据,谁对谁错呢?咱们下面把文始道门的这个枚卜丸介绍完,您就明白了。
枚卜丸是个14面体,圆的这一面,代表天,就是乾卦。围绕着乾卦的一圈是123456这六个数字。刻着一个方块的这一面,代表地,就是坤卦。围绕着坤卦的一圈,也是123456这几个数字。这六个数字都是1/6相对、2/4相对、3/5相对,且上下也是这种相邻。
有朋友可能发现,乾坤两面的情形好像哪里不一样,是的。你把这其中一幅图画在纸上,然后把纸反过来从背面看,就是另一幅图了。也就是说,地的这一面的图案是天的那一面图案向下的投影,这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枚卜丸,却藏有一个千古不传之密,那就是所谓的“中天八卦”。“中天八卦”这个词儿听着挺唬人的,其实说透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咱们下面就具体阐述一下。
大家都知道“京房六爻十六卦变”的概念,今天在这里咱们要公开另一个概念,那就是文始道千百年来秘传的“三爻八卦变”。
第一,从三爻乾卦,爻变为三爻坤卦的过程。
乾卦,初爻变为阴,这样就成了巽卦。
巽卦,再二爻变为阴,就成了艮卦。
艮卦的第三爻就不能再变了,如果再变就成坤卦了。
那么只能是往下返回再变,就成了离卦了。
离卦,再往上变,我们就发现,如果只变第二爻就会又回到乾卦了,怎么办?上面两爻一起变,那么就成了兑卦。
兑卦,初爻变,则为坎卦。
坎卦,再往上变,我们又发现,如果直接变第二爻,那么马上就会成为坤卦。还少一个震卦,怎么办?
下面两爻同时变,,这样就成了震卦。
最后,震卦的初爻再变,就成了坤卦。
第二,从单坤卦爻变为单乾卦。
坤卦,初爻变为阳,就是一个震卦。
震卦,二爻变为阳,就是一个兑卦。
兑卦,第三爻不能再变了,否则就成乾卦了。再下来,初爻变阴,就是一个坎卦。
坎卦,再往上变,我们发现,如果只变第二爻,就会又变回坤卦。那么怎么办?对了,跟前面的规律一样,上面两爻一起变,那么就成了艮卦。
艮卦,初爻再变,就是一个离卦。
离卦,如果二爻变,那么就马上变为乾卦了,还少一个巽卦呢,怎么办?还少下面二爻一起变。这样就成了巽卦。
巽卦,初爻再变,就成了乾卦。
那位说,你上面这一番推演有什么实质意义呢?您再往下看,秘密马上呈现。
咱们忽略两端的乾坤二卦,把中间的六变过程标上序号,然后,咱们先把“乾变坤”这一组的六个序号对应的卦,排在枚卜丸的数字上。就会出现这么一个结果,如图。
至此,大家看出什么玄机了吗?如果还是看不出来,那么我们再从1/4,2/6两组数字之间画一条线,把这个图分成左右两部分,然后把乾坤二卦添进去。把乾卦填在兑卦和巽卦之间,把坤卦填在震艮两卦之间,您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幅什么图?对了,先天八卦图。地这一面是正先天八卦图,天那一面是反先天八卦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我们是从球体外面看的,而古人是把这个枚卜丸看作是立体的天地了,是站在枚卜丸那个球体内部来看天地的。如果站在里面来看的话,那么天就是正先天八卦,地就是正先天八卦的投影了,就是反先天八卦。然后平面旋转180度后,两个半球合为一体,就是这个枚卜丸了。
那位说,如果用“坤变乾”那一组的序号排列上去,结果如何呢?你排一排试试,然后忽略数字序号,光看卦的排列,还是平面旋转180度,情形依然是一模一样。
您说这种设计奇妙不奇妙?古人的智慧真是叹为观止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枚卜丸是一个立体的先天八卦模型。也就是说,那个石博茕的一半的面儿,是个半球立体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