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必败的未来,盖茨比奉献了他的一生。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的声音。”
明知未来就是虚幻,却不愿醒来。
软弱。
不愿面对真实。
看到作者对金钱世界和冷暖人情的批判。和人性软弱的同情。
盖茨比爱的不是黛西,而是一种生活level。
他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荣华。纸醉金迷。受人敬仰。
他以为和黛西在一起就能得到一切。他以为这就是爱。
最终所谓的伟大的爱,仅仅是沉浸在温柔乡还蒙蔽双眼唯不自知。
小说最后一句写到:
So we beat on, boas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于是我们奋力前进,逆水行舟,不断被向后推,直到回到往昔岁月〕。
据说菲兹杰拉德把它刻在他的墓碑上。反反复复看,我却不知其意。
〔 后:这句话太过于抽象,看了一些书评,零零星星总结了些,也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爵士时代的挽歌”
在那个追求美国梦的时代,无产阶级的努力最终能不能逆袭,盖茨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下层阶级努力在经济地位上列入高层,却仍然不被原有的固化阶层所接受。
举个例子,举办无数大型的聚会,盖茨比还是在背后被人猜疑低微的身世,而他本人也不敢公布自己曾多么卑微。
关于美国梦后期人人机会均等的讽刺。
in summary,个人梦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对社会倒退的讽刺 〕
最后附上一点节选的电影影评,有删改〔来自银色月亮河〕
在荒凉的世风下,产生了黛西为代表的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的这类人。片中的一些片段如,黛西布坎南的唯一服从性,当盖茨比把衣服从楼上一件一件抛下来,黛西笑着笑着哭了,盖茨比认为是对他们的爱情未能如愿而哭泣,其实并非如此,黛西的哭有矫揉造作在其中,如果真要说伤心的话,那是因为他丈夫好久没像盖茨比那样从物质上对待她了(笔者认为她的哭泣还有一种是喜极而泣,因为物质上的满足终于得到的激动导致。且又想到别了盖茨比之后丈夫的冷淡态度,内心空虚)
修车工威尔逊:可以说这个角色,戏份很少,但他决定了最后一切,他就像工厂附近的广告牌上医生那双死神的眼睛,个人认为威尔逊和盖茨比是一个类型的,只不过一个是穷人,一个人富人;但他们的共同点都很痴情,就像默尔特被车轧死后,他哭着说那句:“就算盖茨比是她情夫,他也没必要杀了她啊”;在电影即将结束之时,威尔逊枪杀了盖茨比,自己饮枪自尽,说明威尔逊是一个敢于承担的人。综述:威尔逊仅仅是缺少文化,缺少修养的盖茨比。(这句话笔者认为这个视角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