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深情,才能感受万物诗性,安养性灵。
而所谓性灵的安养,便是最真实的生活清趣,以茶养性,以画栖息,以艺术之光照亮生命的溪流,直达性灵的本源,这才是一个画者该有的文化尺度。
宋人苏轼有诗曰:『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品茗观画,茶香浓淡里见画意出尘;求诗问法,心性澄明处见了无牵挂。一书一画,一炉一茶,皆灵想所独辟,总为心性所依,使人澄怀于六合之表,味象在四时之外。茶与画,从它们成为文人雅事开始,便成为文人性灵境界的物证
今天晚上的工笔绘画课,红梅给我们分享了她在安吉茶艺培训课堂中所得的感悟。她为我们有如此美好的茶文化而惊叹,给我们欣赏了她在课程中拍摄下的珍贵的茶品图片。
人在草木间——从陆鸿渐著茶经始,茶一直是我们滋养身心的最佳选择之一,从茶延伸出的文化涵盖大化,无物不覆。在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里,一盏浅茶予人所带来的心灵观照却似浩瀚高古的空音,空灵恒远。
我从很久很久之前就一直喜茶,尝遍所有茶类,有几年间收藏过不少茶具和茶叶,对茶的品类也有过研习。
茶不仅能让人着迷,还能迷入骨,还记得那年为泡一壶好茶,曾和先生驱车进入很远的大山深处取岩骨水。
今天红梅说的还有一段话对我感触更深,她说课上茶艺师介绍,陆羽从二十六岁开始写茶经,其间七千多字的文稿,他用了一生才修订完成。震憾于古人的据于道、游于艺,终一生的专术精神。
我想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之道,但在这之前是否每个人都先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呢?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青年人去问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尔回答道:“请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画,那么,你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卖掉它!”现在的社会造就了很多急功近利之辈,但其实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这辈子不是要换取名利、换取财富,这些都带不走的。
例如,王之涣写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名字因为这一首诗而附着在一起,他已经留名一千年,。更如这位茶圣陆羽,他的茶经肯定可以留名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