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与现实妥协而不忘突破”。
在我理解,这句话既是萧秋水老师的安身立命和处世之道,也是《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一、这本书讲什么?
书中集结了教主,关于思维、职场、理财、处世、婚恋、学习、读书、影视和旅行的所思所想所得。
1、多样化思维
书中谈及强者思维。说到女强人,往往象征一位女性工作拼命,情感挫败,家庭不欢,有钱有权却孤独一身。明明是个中性词却偏向贬义词。而强者身上有着责任和担任,以及异于常人的毅力。作为女强人,身上也具备这些气质。
谈及穷人思维,穷人之所以穷,在于没有转变穷人的思维。穷,不仅仅是指金钱,还有时间,思想各方面。“我哪有时间去思考,赚钱都来不及。”,“我没钱,怎么去投资?”,因为觉得没有,觉得不重要,所以越来越穷。
赚钱的思维和技能比赚钱更重要。当一个人把多数精力投放在赚钱上,会精打细算,会注重当下,会目光短浅,却忽视去思考为什么穷,怎样更好地赚钱。挖井不如通管道,井水会干涸,管道却可以不断引入水源。
2、开放心态
人与人交谈时,听到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一般会有几种情况。你说的是错的,我说的才是对的,得按照我这么来;你说的跟我说的不在一个点上,层次不同,理解不同。很多时候,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完整与不完整,并非二元对立。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没必要去说服别人也赞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
关于学习,也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事物。比如说,最近很火的分答,有些人会说,听段语音还要花钱,算了,还是不听了。而有些人,抱着“咦,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钱听别人说话?”的问题,去思考背后的逻辑,说不定也在分答上小赚一把。
旅行的时候,教主不会预设立场,不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该怎样做。去到陌生的地方,她就把自己融入环境,既注重文化差异,又去寻找共同部分,兼容并包。既能在一个人旅行中享受单身的自由,也能在两人旅行中一起分享,在组团旅行中包容他人,融进集体。
3、独立自主
经济上,要独立。大学恋爱问家里要钱,结婚买房问家里要钱,家里帮忙出个首付,然后成为房奴,现实中很多这样的情况,啃老族比比皆是。大学毕业找个男人嫁了,成为全职家庭主妇,逐渐封闭生活圈,没有经济来源,即便婚姻生活里不和谐,也不敢离婚,因为失去了养活自己的生存技能,没有经济来源。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要经济独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格独立。
婚姻里,要独立。大龄单身女青年需要有强大的内心,以应对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逼婚,应对来自社会家庭各界的压力。身边经常会听到:“你年纪都这么大了,干嘛还不嫁人,要求这么高?结婚不就这个样。”,如果被这样的声音拖下水,对自己太不负责了。要敢于在婚姻里“不将就”。
思想上,更要独立。人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思想上的不独立,很容易成为两头草,别人说往东边走,就往东边走,说往西边走,就往西边走。没有清晰的目标,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小障碍,会一叶障目,会自我满足,不知道往前走。而思想上独立,能够保证在外界各种声音的阻挠下,依旧朝着内心的方向,坚定走下去。
4、注重产出
关于读书,记录读了多少本,输入多少当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输出,哪怕一年看一两百本甚至更多,没有吸收并作为已用,看了也无大用。看完后可以结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加以运用并实践,边学边用,边用边改。
二、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读全书,我认为教主是个生活家、行动派、学习者。
多看一本书,多走一段路,多看一部电影,多去一家店,多接触一个人,对她来说,都是一种生命体验。每增加一种体验,就刷新一次自己,这样一来,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个都是新的“我”。用感性去感受,用理性去思考,接触生活中的人事物。她是个当之无愧的生活家。
想学写作?想开始阅读?想要理财?却纠结难下决定。各种问题蜂拥而至,想要求得速成方法。教主给了一个字:做!与其浪费时间成本,还不如马上去做,哪有那么多的废话。她自己就是这么践行的。想学摄影,就去拍。想学音频,就去录。她是个当之无愧的行动派。
很多人说,制作音频视频这些事情,可以留给专业人来做。但她不这么认为。学音频会去注意发音、声调。学视频会注意情节、角色。学绘画会注意光线、色彩。为了给书配照片,她又去学摄影。当自己深入去做,视野更宽了,关注面更广了。她是个当之无愧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