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
尊敬的主持人,头马来宾及会员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被转基因食物困扰过?
听说转基因食物吃了致癌?听说圣女果是转基因食物,甜玉米也是转基因食物,除此之外,彩椒、紫薯都是转基因食物,好怕怕,超市里买食用油也一定买非转基因大豆油?
不论是崔永元和方舟子的科学争论,还是平民朋友圈的各种对转基因食品的言论,甚至英国王室的安妮公主与查尔斯王子对转基因截然不同的认识,都是旗帜鲜明的对立面。对转基因争论从不曾停歇。因为事关舌尖上的安全,老百姓对此也十分关注。正反两种观点的频繁交锋,让很多人对转基因技术的看法游移不定——转基因食品,吃还是不吃呢?
无论你的选择如何,都一定要客观的看待这一现象,切勿被危言所蒙蔽。
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打个比方吧,嫁接大家都知道吧,转基因呢就是把其它的基因转到我们选好的基因上,在弄到要实验的细胞中,就像嫁接在原本树木上的树枝。不同的是,转基因比较高级微观,而嫁接则是比较粗犷宏观了。
拿我们最容易误会的小番茄“圣女果”为例——翻开番茄的家史就会清晰地发现,番茄在被人们食用之初,也属于袖珍级别的选手。我们所食用的圣女果其实就是来源于南美的原始番茄品种,通过一定程度的杂交重新组合,就形成了现在流行的品种。
现在备受青睐的甜玉米,一些观点认为它是转基因产品,其实也是大错特错。这一类物种是在自然突变的甜玉米品种基础上,通过传统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组配杂交种的办法培育出的新的玉米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杂交和转基因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杂交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转基因则是将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的一种行为。前者属于遗传学范畴,而后者则是一项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表示,人群肿瘤发病率是否与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相关,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省份人口密度、饮食中转基因大豆油所占比例、具体肿瘤类型等参数,仅对比省份间转基因大豆油的总消费量显然无法一言概之。
而之前有些人疯传的“央视承认转基因致癌”的片段,其实也仅仅是对于争议事件的正常报道而已,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结论。
至于有些“转基因作物能杀虫所以也对人有害”的言论,更是无稽之谈。特定的转基因作物虽然抗虫性强,但是其中的BT蛋白只针对昆虫有效,对哺乳类动物丝毫不会产生负面影响。BT蛋白进入人体内后,会在胃酸作用下降解为氨基酸,成为可被吸收的营养成分,不会成为消化道受体。为了减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华中科技大独立研发的转基因水稻,也将BT蛋白设定只在水稻杆和叶子做表达,而不包含稻米部分。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已经进行了20多年,而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因食用转基因食品而致病的实例。
外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
当你在喝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当你在喝星巴克时,你就已经在吃转基因食物了,因为他们的原浆全都是来自美国本土。美国转基因玉米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制成果糖浆,它是生产可乐的必要原料。
无糖可乐为什么甜?因为含有阿斯巴甜,是用一种转基因微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因此无糖可乐也是一种转基因饮料。此外,阿斯巴甜还被许多糖尿病患者作为糖的代用品。
转基因——心魔当道
准确地说,人们理解的转基因、常说的转基因,应该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而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安全性非常高,刚开始研发的时候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并没有落后,九几年独立研发的转基因棉花在新疆就开始规模化种植了。
把一个抗虫蛋白的基因跟玉米杂交,这样玉米也抗虫了;或者说把一个作物抗旱的基因拿出来,与水稻杂交,这样来提高水稻的抗旱性,这样说,比较清楚一点。
人类的福利:广州前年释放转基因蚊子,90%以上都是雄性,下一代繁殖能力减弱,希望上海也早日引进。
转基因小麦,抗盐碱地,这样西部的农民就不用只吃一些土豆了。
然而由于舆论的压力,中国至今仍然不允许商业化转基因技术,因此在炎热的夏天,农民依然只能顶着烈日出门撒农药,还是没法实现。尽管科技已经可以帮助他们了,但仍然不能实现。
还有一项由中国独立研发成功十几年的植酸酶玉米,且已经获得商业许可证,可用来制作饲料,在养殖场应用能减低养殖场的臭味,且动物不再需要大量抗生素,非常安全健康,可以导致养殖成本快速下降,这样我们吃的蛋奶肉价格可能降低一半。在美国已经实现,然而可惜的是中国仍不能商业推广。
近两年,加拿大宣布转基因三文鱼投入市场,可是,转基因鲤鱼,其实是中国在十几年前已经研发成功了。生长速度很快,味道特别鲜美。
谣言的特点:在中国,提到的是不能生育的问题;在美国,说的是使人发胖;在非洲,不提生育也不提发胖,而是说艾滋病,因为非洲人最怕艾滋病。
有的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恐惧转基因,可能是听到“转基因”这三个字,是不是吃了以后就把基因转了?其实,作为一种食物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就像我们吃了猪肉是不会被猪的基因给转了。
转基因这三个字是前清华大学校长,曾经是科学委员会主席的陈张良教授发明的,当他发现转基因在当前中国的这种局面后非常后悔,如果当时他翻译为基因改良或基因工程,可能听起来没有那么恐怖,老百姓的态度也不致如此。
科学家做过总结:杂交技术作为生物育种统治了三十年,接着转基因技术也大约统治三十年,而现在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始出现了。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绝非只是眼前一口粮食的问题,背后关系的是整个全球化资源的竞争,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那么只能任人宰割。目前全球仍有 8 亿多人口在遭受饥荒,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营养及产量。
相比那些以讹传讹的人为“魔咒”,科学显得曲高和寡,并没有那么亲民,反而使谣传钻了空子。因而在完成科研之余,研究者也需要用更为通俗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概念及技术。
无论是“挺转”或“反转”,最终都应该建立在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一切“猜测”“未必”“未可知”都是打着自由旗帜的无理取闹,破除这种“魔咒”,人人有责,为真理,我们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