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几个初中同学一起喝茶叙旧聊天,有位在旅游局工作,他也是周游不少省份,到过大大小小几十个景区,他的经验是不要太信什么5A、4A,对于酒店的四星、五星不要太当回事,认为五星就应该怎样怎样。现在当了公家人,知道景区评级的标准,都是一些可以衡量的表象的东西,如停车位要有多少个、厕所要有多少面积、是否配套餐饮饭店,但风景好不好、服务好不好,这是主观感受,不好衡量就不管了。在我们的周遭会发现,不管什么领域什么工作,重视的都是“看得见”的形式,看不见的内涵则往往忽略。
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看升学率,有多少特级教师/一级教师,老师学历结构里博士多少个硕士多少个,像师德、校风、学风、学生体验感等等都是不参与评价的。在各种场合介绍人的时候,最常见的方式是说Title,xx总、xx理事、xx会长、xx教授、毕业于xx大学、在xx就职,若是培训场地,那Title更是一连串。大学时有一个老师,有一次打开一个他自己的讲课PPT,上面写着“xx博士”,他解释这是上个月在外讲课,这样写会显得“恰当”些。这个老师是2000年初本科毕业留学,非常了得,且他的课深爱学生欢迎,他的选修课要靠抢,当时正在念博士学位,也因为不是博士,还是讲师。尽管实力非常强,出去讲课若Title只是讲师,好像会对不起听从,只好编个博士学位。除了Title,好像其他东西一两句话介绍不清楚,而且没有Title那样“吸引耳朵”。
对于招聘,分两种情形,一种作为HR给公司招人,另一种给自己招人。前者,首先是通过一些硬性条件筛选简历,如学校、学历、证书等等,然后是第一轮HR面试,之后再到用人部门,再到领导。后者,可能是自己创业要Partner,可能是工作上需要搭档、助理或干将,这时通常不会先用那些硬性条件筛人,而且基于最看重的那个条件去选人,抑或是寄于缘份。为什么两种情形差异这么大?
靠一些硬性条件选人,对HR来讲,职业风险最低,万一招进来的人不怎么样,甚至违纪违法或出娄子,HR的责任是最轻的,“综合条件都很好,没想到竟然……”,如此能怪HR?但若是自己招人,是招来做事的,关键是要跟自己match,综合条件好顶屁用。所以,前者基本很难不拘一格降人才,奇才异能之士基本第一关都过不了;后者呢,往往是不拘小节,合适的,管他什么学历/什么背景,都有机会,不中规中矩而有特殊才能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比较有机会出人头地。有人这样评价过任正非,他就只适合当老板,要是给别人打工分分钟被炒,光芒太亮嘛。哪天你被某大公司录用,说明你符合他们的用人模子,可能仅仅是这样,与优秀无关。
基金经理也会做出和HR相同逻辑的投资决策。有统计显示,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买入最多的是大白马股、蓝筹股和热门股票,但这些股票通常不会带来超额收益,即很难跑赢大盘。但显然,这是投资决策受指责风险最低的。如果遇到股灾,买的其他股票,不被基民喷死才怪,而且基金份额容易遭赎回。如果买的是基本面没什么挑剔,更重要其他基金经理也都买了,出现大亏损,“怪我咯”?公司基本状况好不好,有现有的财务数据去证明,ROE是多少、净利润率是多少,复合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多少,这些都“看得见”;但未来的行业趋势、股价未来会触底反弹、经济变革的潜在机会,这些都看不见。但超额投资收益是来自认知差异和预期差异,“看得见”的东西是没有认知差异。什么叫大白马股,什么叫蓝筹股,就是大家都一致认可的“好”股票,价格早已充分反映了。若是推销公司债券,大公司的一定比小公司要好推销,人的第一印象决定了,“看得见”真心很重要。
对于相亲,父母和子女关注的点是很不一样的。父母看重的是那么“看得见”的外在条件,如经济实力、学历、身高、工作、父母职业;而子女将来是要和“相中”的那个人一起生活的,除了“看得见”的,更要考虑“看不见”的,如是否谈的来、是否合眼缘、在一起是否开心、价值观是否大致相同、有没一些特殊习惯癖好(如打鼾)。父母为什么不关心这些,相处的又不是他们,他们关心的是别人问“你女婿是做什么的?”、“你儿媳个子矮了点,是不是?”。因此,在中国式相亲里,如果经济条件、自身条件很好,通常很抢手,被家长抢手,否则一般不会有好待见。就算是自己谈朋友,相貌永远很加分,永远减少很多阻碍,因为这“看得见”。
谈论这么多,既然“看得见”这么重要,一种深入骨髓的人性偏好,也可说是文化传统,对我们生活、工作何有启发?
工作上,要养成工作留痕的习惯。之前有位新同事,对于交待的工作,埋头苦干,由于工期较长,成果一时半会出不来,这时候就需要阶段性的汇报进度,而且以合适的方式告诉领导自己正在做、很努力地做、做出什么成果了。领导说他只要结果,你信?结果是必需的,过程还一样要,他对过程的了解是为了获得对工作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后来,那位同事做的很辛苦,但却被领导置疑到底有没在做。同事的交流,最好是邮箱来往(重要邮件还要抄送领导)、讨论也最好在工作群里,忌点对点的私聊。每周/月对做过的主要工作做个简要记录,年终写总结或遇到晋升机会,会大有用处。如果公司有内刊,是否是可以写一篇有关工作的文章,这些可都是公司同事、领导“看得见”的。
在生活里,在“看得见”的地方得多用心。颜值不高、身材不好、身高有限,这些是先天的,无法改变,但可不可以嘴巴甜一点,或者说话让人舒服,这可是后天可以练习的;可不可以保持健身习惯,身高是有限,但啤酒肚、腹有赘肉、背驼腰弯就是自己的懒惰了,所以要去跑跑步、打打球、爬爬山什么的。其次,虽没有殷实的家底,工资也不高,但存款是看得见的,所以要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钱对谁来讲都是不够花的,因此强制自己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到1/10到1/5或更多存下来,或者定投指数型基金。与同事、朋友经常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这些过去了就没了,多了是一种无效社交。再者,证书是看得见,一般自己专业、工作领域的证书不妨趁年轻去考取,不是说考证了就多牛,就一定能提高工作技能,但通过让知识、技能“看得见”的考证过程,保持学习、不断成长,再学以致用,这不比只“致用”要好?另外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建议考一个“理财师”,理财、投资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果关于理财你有一些想法,也在实践,但可不可以写下来,发在微信或微博,让身边的人知道,白纸黑字是“看得见”的,只在脑袋里的想法别人怎么知道。记手账,也是让消费支出的全貌“看得见”,有助于知道哪些支出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哪些消费可以细化。
让优点、行动、习惯“看得见”,让更美好的未来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