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经典历久弥新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经典诵读》课程化教学成果斐然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来,他们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上突出重点、狠下功夫,特别是在《人文经典诵读》课程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了前列。
他们从2011年起,先后把晨读人文经典、孝礼文化讲座、职业素养讲座、国学知识讲座、艺术鉴赏大课、太极文化推广和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作为每年度长效活动来传承和延续。2014年,开始着手建立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课程化体系。其自主编写的《人文经典诵读》教材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列入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教材。2016年,连续获得“第一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还组织教师专门编写了《艺术鉴赏概要》《通用职业素养指导与训练》《心灵成长之旅——大学生积极心理指导与训练》《大学生安全与法纪教育读本》《轨迹——校史教育读本》等六本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系列教材,为学院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2016年,学院将《人文经典诵读》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编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党委书记挂帅,组建了由两名教授为骨干的专业教学团队,在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系、电气自动化系和汽车工程系先行推开,并在教学模式、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上进行了总体设计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素养教学风格,在校园里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他们还结合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教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完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工作,为今后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提供了保障。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成熟稳重的经典教材、扎实推进的教学计划、深入探索的教学方法和敢于创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构成了整个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通过对这个学院的采访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实现人文经典诵读课程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中的六个亮点,给我们印象深刻。
1、一本合适的教材文本是课程化体系的基础平台。
2013年10月,他们组织人员编写了一本《经典诵读》校印本,供在全院开展的大学生晨读经典活动使用,目的是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2015年3——9月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师生座谈、查找资料、反复商讨、专家论证,推出了适合于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文经典诵读》教材。教材分为“气有浩然(修养篇)”“壮志豪情(励志篇)”“怀古幽思(史诗篇)”“山水之恋(田园篇)”“美不胜收(美文篇)”“生活如诗(诗意篇)”和“情义无价(情感篇)”七个篇章,收录古文和近现代文经典篇目161篇。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适合诵读,为此还专门增加了朗诵技巧内容。2016年,这个教材连续获得了三个社科类科研成果的一等奖,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荣誉推荐,被国内许多高校和高职院校广泛使用,获得好评。目前也成为这个学院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化的重要文本和基础平台。
2、一支肯干的教学团队是推行课程化的重要支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这门课程,教材有了、课程落地,师资就成了决定课程效果的因素。他们以编写组成员教师为主成立了《人文经典诵读》课题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崔秋立任组长,两名骨干教授为副组长。以课题组为教学团队,每人一个专题负责组织教学和教学辅导,在教学模式、备课方式、课件制作和教学环节上突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更大化,经典讲解、朗读技巧、现场吟诵、情感诉说和诗词比赛,老师们把教材读成细节,把文章做成佳肴。娓娓道来的精彩讲解,缓缓而来的互动感染,师生之间的课程已然成为了传统经典文化交流的兰亭序章和再别康桥。这样的团队有规矩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有精致的教学课件和教案、有与之相应的教学图片和视频、有强有力的教学团队精神和大批粉丝一样的莘莘学子。
3、一种突破传统的考核机制是丈量教学效果的最好尺度。
以分组辅导、汇报表演的方式进行期末量化考核成为他们很亮的亮点。汇报表演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个挑战。首先,学生们要敢于表达;其次还要考虑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当然还要考虑表达的效果如何。在学期末的综合表演展示课上,同学们团结合作,各展其才,各考核组的同学们用朗诵、吟诵、对诵、合诵等方式,借用歌曲、戏曲、话剧、舞蹈、书画、武术、人物穿插等舞台艺术和传统形式参与考核,是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再次深度再加工,真正使课程内容做到了入心、入脑、入行动。考核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学生踊跃发言,对课题组的老师们的授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