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一行行地读,一字字地品,哦呦,这篇文章了得。给人传递信息量太大了!
读罢佳作,才领略了《芳文小屋》曾经的风云,《九洲芳文》的家史以及作者的寻梦路,可谓是坎坷又阳光,还带我去一一拜访了那些编辑,个个可圈可点。
通篇文笔流畅,语言朴实,排比连连,催人振奋,令人神往,让人深思……足见作者的功力。
更佩服的是,作者不被浮云遮望眼,不被浮躁的环境所羁绊,不被铜臭所缠身,一如既往寻觅文学梦。
一滴水见阳光。透过文字窥见作者无私无畏之精神,为了团队建设而奔走呐喊,为了新人成长而默默付出。
我隐隐绰绰想起了伊甸园,马湖之边就是上帝派去守护园子的那个人——亚当。
我们这些文字爱好者,少不了品读文章,而一篇好文章该怎样去阅读呢?我觉得需要把握这么几点:
首先,要理解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这是文章的灵魂。《芳文小屋,文字守望的家园》就是一篇动员令,文字爱好者的指路灯,旨在带动大家走上健康的文学追梦路。
其次,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的,是怎样做到“凤头、猪肚、豹尾”的,是怎样穿插好故事的,层次是否清晰。马湖之边老师在这篇文章都做到了,并以范例给予了解答。
我们经常抱怨,自己的文章不引人入胜,打动不了读者。那么,问问自己,读书都读到了什么,人家的文章为什么就那么的动人,写得为什么那么的好,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去效仿吗?难道我们就不可以“照猫画虎”地去尝试吗?
三是,开卷有笔记。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凡文字爱好者,读文章想必都有个习惯,那就是,寻觅作者的文笔,如何嵌词缀句,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刻画人物,如何描写场景,当然,还有作者的语言风格。
每个作者都有他独特的风格,这风格就渗透在其作品里,迟子建的细腻,贾平凹的乡土……我们每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摘抄下来。比如,这篇文章“曾经心里有一个梦想,在喧嚣嘈杂的世间找一个地方,那里没有纷纷扰扰,没有尔虞我诈。那里只有芳草茵茵,那里只有溪流小桥;那里,春有菜花满山尽带黄金甲,夏有芃芃麦浪葡萄架,秋有稻香隐隐玉米林,冬有飞雪飘飘炊烟直......”符合我的口味,随手摘抄,有机会可以反复咀嚼。
四是,读书求精不求速。经常听有人吹嘘自己一个月看了多少本书,更甚者一晚上就看完了一本书。天呀!我就纳闷了,这么快的速度,你是怎么吃透书中精华的?!也许是吹嘘,但这种吹嘘毫无意义。也许这是真的,但这么快的速度,你从中得到了多少呢?天知道,除非你是“机器人”。
读完一本书,和真正读懂一本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情,更不用说可以领会理解书中的关键性信息,在必要时拿出来灵活运用了。
我们在简书,不是写就是读,会经常回访友友,读文点赞,勤快了就随手给点评语。社会浮躁了,但我们不能浮躁,不读则已,要读就不要一目十行,当然对不喜欢的文章,这样也说得过去,但对于不错的好文,还是认真静心阅读的好,或许该文会给你带来思想上的提升,写作上的受益,也许会让你受到某种启发,倏地心生一个想要写作的主题。
这篇文章是我昨晚子时碰到的。先读了第一部分,就被作品的内容和流畅的文字所打动,没有舍得继续向下延伸。啪,关灯睡觉,在静静的黑暗中细细回品。
暖阳洒满了床头,我无意起床,打开手机,继续拜读。读着读着,呀!就冲动了,虽自己文字生涩,但豁出去了,不吐不快啊!
作者马湖之边,大家都叫马政委。政委,政治委员也,我曾经在部队也当过政委,深知之要义。马政委,你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