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诺妈性格很好,不怎么生气,在教育小朋友的问题上,总是很有耐心,不会对孩子发火。
讲真,我是个很不爱生气的人。因为意气用事得生气,解决不了问题。
当遇到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很不合常理的事情,我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冷静和客观看问题的方式,这会让我减少被自己的主观情感左右,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我对小朋友通常不会动气,但是如果严肃起来,也会让她知道我的底线和原则。
一味地顺从,那叫溺爱和没有原则。
爱的教育,需要将爱和原则并存。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更考验父母学习的知识和处事的智慧和哲学。
从东北回北京后的这两天,可能是小朋友分离焦虑,知道我要上班了,早晨起床,那脾气真的是逆天了。
早晨起床,例行给她冲了奶喝,码农在冲咖啡,奶奶在准备早餐,我去洗漱。
后来奶瓶不小心掉地上了,码农就过去给她捡起来。谁知道哪个程序出bug了,没符合她的预期,使劲儿生气开始大哭起来。
摔奶瓶,趟地上嗷嗷哭。
2岁孩子的情绪,我常常形容为雷阵雨,来得突然和猛烈,有时候会让你猝不及防。
码农有点蒙圈,想抱她也不要,跟她耐心沟通也不要,在旁边无奈的守着。
我刷完牙出来,抱起她进房间,问她发生什么事了?
“是想妈妈了么?想让妈妈抱抱?”
“是奶瓶摔了你不开心了么?”
孩子在情绪崩溃到极致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听不进你任何的话的。
我就抱着她坐在窗边,带她看风景,冷静冷静。
我稍微换个坐姿,或者任何一个动作,都让她非常抗拒和排斥,不依不饶地粘我身上间断性地哭。
总结为一句话叫,一哭二闹三上吊,无理取闹到极致。
我终于hold不住自己,不再用那种略带安抚和讨好的方式来跟她沟通,因为对她不管用了。
越是温和,越是降低姿态,越在试探我的底线。
我突然冷了下来,用冷静严肃的话问她 “ 你想干什么?有不开心有情绪问题,遇到不舒服,你可以跟爸爸妈妈沟通!”
“是不是平时太迁就你了,只要不开心就开始发脾气摔东西!”
“你可以哭,我也可以陪着你哭,哭是你的权利!”
“但妈妈希望你学会哭完之后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哭,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就对别人表现出如此地不耐烦!并且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说实在,我不是真对她发火,我是觉得,需要让孩子知道我的底线和原则。也需要尊重周围人的感受。
妈妈可以对你温柔,同样也会对你该严厉的时候严厉。
她知道触碰到了我的底线,开始不怎么哭了,埋头在我的肩膀上。
这时候我缓和一些的语气问她:“还想哭么?还想哭地话可以,妈妈等你,再哭一会。”
我就跟她讲了刺猬的故事。
我说人生气的时候,就像身体里住着一个小刺猬,有很多可怕的刺。这些刺会伤害到靠近她的人和爱她的人。
每次生气,我就说要给她拔掉身上的小刺。
她缓和了一些,故意开始打岔,看着旁边的绘本说,“小熊也不哭”“叶子也不哭”“小白兔也不哭”。
我又跟她讲了平时爱看的一个绘本《不生气,不急不躁地说》。里面有个小兔子,叫呜呜兔。
遇到问题,就总是呜呜地哭,不愿意表达,结果大家都不知道它怎么了。
讲完后问她,“能跟妈妈好好说话了么?”
她看着我说“能…”。
然后问她,“刚才哭,是想妈妈了么?”
她回答说“嗯…”
我说,“妈妈也很想你,想妈妈了可以直接表达,但妈妈不接受急脾气暴躁地哭闹,来让妈妈哄,并且怎么哄你都不乐意。”
“因为刚才你生气,伤害到了爸爸的感受,所以你能跟爸爸去道歉么?”
她平静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说“能”。
找码农之前,小朋友抱了下我,我也抱抱她,亲了她额头说“妈妈爱你”。
她去到厨房找到了码农,说“爸比对不起”。
码农也抱了抱她说,“没关系,爸爸也很爱你”。
总结一下诺妈对小朋友情绪问题的处理建议。
我说的不是权威和高大上的理论观点,也不一定适合你。只是给你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让你尝试换一种方式去处理孩子情绪滑铁卢的问题。
1.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不管是小朋友还是成人,如果别人对你发脾气,很多人都会被别人的坏情绪激怒,瞬间暴怒起来。
最后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在我看来,很多情绪问题或者矛盾,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来解决。
只有保持足够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才能让你在复杂的问题中,看到矛盾的本质和根源,才能提升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家长在遇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就会开始用一种负面消极地态度和情绪处理。
冷漠型处理: “你这孩子,爱哭哭吧,滚一边去!别烦我”
哄骗型处理:“你别哭了,下次妈妈带你去公园看动物”
暴怒型处理:“再哭,看我揍不揍你!”
埋怨型处理:“都怪你爸或者你妈,把你惯成这样!看你这臭脾气!”
你需要做孩子的情商教练,首先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2.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
法官的工作,是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减少判断错误的机率。
同样,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时,你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尽可能地让你找到正确的应对处理方法。
需要对事不对人,只说问题,别给孩子性格或者人格贴上负面标签。
1)生理需求的正常哭闹
孩子困了、饿了、渴了、尿了、拉臭了等等会哭闹,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正常情绪反应。
对3岁以下的小宝宝,生理需求需要也应该得到及时满足,这是建立孩子与亲人间的信任感的基础。
2)2岁的自我意识萌发
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需要通过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来确定和强化“我”的概念;需要通过尝试和自己动手做来感受自己的能力;需要通过反对你的意见,来确定自己的力量。
所以很多时候,她有自己的想法,不希望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被大人干扰。
举个栗子。
她想尝试自己穿衣服,大人会觉得她穿得慢或者正反不对,试图想好心帮她。但这时候会触犯到孩子觉得我可以自己来的想法和底线。
她就会产生情绪抵触,开始大哭大闹,说不行!!
遇到这种情况。诺妈有3个建议。
我们知道要尊重孩子,倾听的意愿,并给予他适当的自由;
通过第二点,我们知道不能阻碍2岁宝宝的穿衣/叠被的尝试,那是他在感受自己的能力;
通过第三点,我们知道不能武断的否定2岁宝宝的意见,那是他在尝试发出声音。
3
教孩子如何积极处理情绪问题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孩子建立起完善的人格。
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孩子处理情绪问题。
推荐一个绘本《哭了》,荣获第十届日本绘本大奖。
这是一本,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可以一起感受,一起动容的绘本作品。每个大人,都是从小孩子阶段过渡来的,本书中发生的事情,我们多多少少都曾经经历过、感受过,也因此更能给每一位读者共鸣。
每次跟小朋友读,我都会感觉自己也很受益。
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哭,会压抑孩子哭的情绪。
这本绘本对我的启发就是,哭是人的权利,是人宣泄情绪的方式。人长大了,很多时候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自我情绪,所以长大了就不哭了。
我希望无论何时,都能做自己。想哭的时候哭,想笑的时候就笑。
但别忘了,哭完之后,还能找回自我。还能知道,身边有个最爱TA的人,在陪伴和等待着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