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快节凑的时代里,许多的年轻人,当然也包括了我自己,在内心里,始终把工作看作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为了获取生活的食粮,或为了获得我们自己想要得到的某一件东西,满足好自己的愿望,我们拼命努力的工作。我们认为,这一切,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工作的目的和工作的意义。而我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我所从事的平凡的工作,除了能养活我自己之外,还能给我自己带来一些本质上的一些的改变。
假期里,应公司要求,我阅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一书。从中才知道,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的时间最多,人们在工作中能学到的东西也最多。但是,现在许多人却找不出在工作这一尊贵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干法》一书的著作者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是科学家,25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内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但他出名却是企业家,稻盛和夫27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并且于2010年2月1日,以78岁高龄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还是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
《干法》一书,由前言、6章正文和结语八个部分组成。前言“幸福工作法”;第一章“磨练灵魂,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第二章“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作”;第三章“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第四章“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第五章“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第六章“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结语“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全书每一个章节都阐明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偶然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干法》一书单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的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论述位于工作方法前面的问题。它着重阐述了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和“工作观”;而这个问题是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稻盛先生在书中说过,工作是人类最尊贵的、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行为,日复一日的工作锻练了我们的心志,提升了我们的品格,磨砺了我们的思想。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到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
想要好好活,就得好好干,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不喜欢、不热爱你自己当前的工作,那么在多数情况下,你得马上改变你自己的心态,哪怕是强迫自己改变。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良好的工作结果,你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不但能获得周围人的肯定,而且会让你从内心感到满足并产生自信。而这种自信又会成为一种动力,激励你更努力的投入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这就是稻盛和夫先生最重要的人生经验之一。转变自己的心态,从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到喜欢、热爱乃至迷恋自己的工作,稻盛先生就是这样转变了人生态度以后,他的命运才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的。
稻盛先生大学毕业之时,正值日本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作十分难找,稻盛也是依靠了恩师的介绍才好不容易进入了京都公司。但当时的京都公司只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亏本企业,上班后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如期发放,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都相继辞职了,这一切让他觉得心灰意冷,有了想辞职另找工作的打算,所以他报考了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并且考上了。但因为他远在老家的哥哥恼火他不去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工作而拒绝给他寄户口簿的复印件,这让他去不了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只能继续留在京都公司工作。
文章中有一段稻盛先生对自己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时候对自己工作状态的一个描写:“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了,被逼到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这时候我才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的面对自己的工作。”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不得不留下来工作的契机,稻盛先生才会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就。
“干法”,简单的两个字,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读后才发现书中蕴含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人为什么要去工作,我们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要努力的去工作,要幸福、快乐、自信的去工作。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还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