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会学习的动物,人也天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生存。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显得重要,所以有些人追求财富,有些人追求学问,有些人追求家庭。
世界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而世界的公平性,体现在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决定一个人的所得。
能力不匹配,哪怕运气来了,也把握不住。由于概率,总有少部分人会突然暴富,比如彩票中大奖,不过统计显示,只要时间够长,其中多数人迟早败光,财富回归到应有水平。
“感觉自己挺用功”,这是多数有自我要求的人的自我认知。
工作、上课,尽心尽力,也愿意投入大把时间学习。但如果方法不对,收到的反馈依然不会理想。
人在多次面对付出心力,却不见起色的时候,很可能面临自我的崩溃。这种状态像是变成一个透明人,与世界的交互减少,对自我的感知下降。
没心没肺一点的,陷入放纵、懊悔、放纵,试图用快感的激烈来填充自我,不过快感来得快走得也快。每次快感离开后,剩下的是空荡的自我,这是一种空虚,需要马上用快感继续麻痹,否则万蚁噬心。
悲观的人,遮住伤口,封闭自己。对外展现的一面可能是积极,不过一旦进入一个人的空间,伪装的面具迅速褪色,露出一个残缺的自我。
“付出代价,成绩不理想,说明我不聪明,这辈子没什么可期望了。”——先不谈天赋与成功的关系,之后会专门讨论。来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想达成什么目标?(2)我知道达成这个目标的正确方法吗?(3)自己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
这三个问题,一个方向,一个路径,一个驱动力,无论哪一个出问题,成绩都不可能理想。这篇文章重点说第二个问题——如何学习。
我们先反省一下,翻一翻最近看过的文章,问自己,其中多少当时觉得正确无比的方法和观念,真正记住,并用到生活里了?
有深刻洞见、独立思想的人,对待知识,一定不会潦草翻过。遇到概念和问题,他们会慢下来,不断询问“为什么”,试图找到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更进一步,问自己“所以呢”,思考新知识的应用场景,增加对这个知识运用的敏感性,下次碰到关联问题时,这个知识就能跳出来。
25岁成为百度最年轻副总裁的李叫兽(原名李靖)说,“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李叫兽无法容忍事物的模糊性,对问题会死磕到底,同时也奉行学以致用。他曾在大二时读了《金字塔原理》,为了练习书中提供的逻辑表达方法,他对一条可以例行发送的会议通知,琢磨了一个多小时。而大概多数人看完《金字塔原理》,止于记住一个”结论先行“的结论,便迫不及待地阅读其它文字。
对知识厚重,对自己厚重,这是以李叫兽为代表的众多牛人的学习态度。他们警惕瞎努力的快感和心安,尝试去找到正确的方法,之后长年枯燥地训练,在漫长的重复里等待。或许10年20年后,见证这些人踏实地成功了,其他人才会惊醒,原来平时的每一分作为,都有无形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