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龙
01 专注力的重要和疑难
专注力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能力。许多其他能力都依赖于这一基础能力,如做作业,阅读,写作等等。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专注力作为基础,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很难提高的,也很难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许多父母都为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发愁,包括我和妻子在内。
妻子一直跟我说,女儿的专注力有很大问题,学习时注意力一直不集中。总是东摸摸西摸摸,一会玩玩笔,一会动动别的东西。一会笔掉在地上又去捡。非常影响学习效果。
妻子发现女儿这些情况时,总是会把她批评一通。女儿就会变得很不高兴,手头的事情就更不愿意好好完成。妻子一直为这个事情非常苦恼。她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也没有取得太大效果。
我也觉得有必要认真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是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之所以没有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方式方法有问题外,对专注力本身的认识就出现了偏差。
我开始仔细研究和反思专注力这个问题。后来,当我重新深入剖析专注力的实质,调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改变方式方法之后,女儿的专注力问题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下面我先来谈谈到底什么是专注力。
02 什么是专注力?
许多父母可能会认为,专注力就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心无旁骛。这个理解大致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表面认识,就可能会误解专注力。
例如,当孩子安静时,你可能认为他专注;当他好动时,你就认为他不专注。但实际上,安静和好动并不能当作专注力的判断标准和依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认认真真安静的看书时,他确实很专注。但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他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同样是很专注,但这个时候他始终在动。同样,当孩子游戏的时候,他可能跑来跑去,但你不能说他不专注,实际上他很专注在游戏这件事情上。
我自己对专注力是这样理解的:专注力就是将心意持续集中在一个目标或一件事情上的能力。
这个定义有几个关键:心意集中,持续,目标单一。缺少其中一个就不能认为是专注。
根据这个定义,可以把专注力进一步拆解开来。专注力可以拆解成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是觉察力(或觉知力),一个是自制力,一个是控制力,一个是驱动力,一个是习惯力。
也就是说,专注力并非一个单一的能力,它是多个能力的组合。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它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我们对它的认识误区,很多时候也出自于此。
觉察力,或者叫觉知力,就是你始终觉察到正在做当前的事情,不是在干别的事。
自制力,就是你的念头走神的时候,你的心意能将它拉回来,或者说你能让心念不走神。
觉察力和自制力的组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我们常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是说他的觉察力和自制力有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要认真分析,也有可能深层的问题是驱动力的问题,而注意力的问题只是表面问题。
控制力就是你的意识能控制你的身体,眼睛,手脚等来完成当前的事情或活动,也可称为协调能力。
驱动力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它可以来自内部,例如由内心的喜爱和兴趣驱动,这通常叫内驱力。也可以来自外部,例如外部的精神或物质奖赏、外部事物的吸引力来驱动,这叫外驱力。
习惯力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久而久之逐渐变成你的习惯之后,你养成的做此事的习惯方式并由此毫不费力的能力。
举一个骑自行车的例子。你要骑好自行车,你必须心念专注。你首先要觉察到你自己在骑车,而不是在蹬三轮车或在开车。你要有控制力,控制你的眼睛看好前方,手握好车把,脚蹬好车。如果你这个时候心里想着别的事情,那就自制力出了问题;如果眼睛在看旁边的路牌,那也会出问题。但我们有时候也发现,我可以一边哼着歌,一边骑车,不会出问题。这是因为哼着歌这件事情没有影响我们的觉知力,自制力和控制力。这个时候仍然是可以说是专注了。
当我们刚开始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手脚的协调能力可能还不是太好,对自行车的控制还不是太熟练。可以说控制力还不太强。但当我们逐渐熟练之后,就不会太感觉到手脚再用力,已经毫不费力了,这时候我们可以说形成了习惯力。也就是说,习惯力是控制力熟练之后的结果。这同时也说明,专注是可以经过训练得来的。
另外,你之所以愿意骑自行车上班,内驱力可能是你想得到健康,外驱力可能是省钱或者避免交通拥堵。
所以,判断是不是专注,可以从觉知力、自制力和控制力有没有受到影响来判断。孩子愿不愿专注,则要从驱动力上去分析和引导。他专注的程度和持久性,则要从习惯力上去训练和形成。
03 大人在专注力问题上的误区
如果我们对专注力的认识出现偏差,或者认知不是很准确和全面,可能就会在专注力这个问题上出现误区。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
误区一、把小动作和小习惯当做不专注
当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他可能会玩铅笔。或者当他请教问题的时候,他可能会玩衣角。等他坐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他可能腿脚动来动去。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批评他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
但实际上,仔细考察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习惯力的问题。是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习惯上的小动作和一些小的毛病。但并非他注意力不集中。
误区二、乱贴标签,乱批评
当父母看到孩子有问题时,就总是给他贴上各种标签,甚至是乱贴标签。尤其喜欢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而其实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真正认清楚问题?
例如上面这个小动作和小习惯的问题。本来只是一个小习惯的解决和培养问题,但我们可能给孩子贴上没有专注力的标签,把他数落和批评一通,这样当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当看到孩子好动、不安静的时候,就说孩子没有专注力。好动其实是孩子的天性,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他可能当时是在做游戏,或者做他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完全有可能在专注的做一件事。但大人去按自己的意思,给他贴上不专注的标签。
误区三、 把问题夸大化和绝对化
这也是父母经常犯的一个错误。看到孩子不能专注的看书,就说孩子永远无法专注,缺乏专注力。但孩子真的没有专注的能力吗?如果其是这样,那孩子为什么玩游戏的时候能专注呢?为什么看动画片的时候能安静和专注呢?这说明孩子并非每件事情都不专注。但父母常常夸大到每件事情,把孩子不专注绝对化。实际上这个时候要思考的是,孩子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能专注,而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不专注?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很可能发现是兴趣上的问题,或者说是驱动力上的问题,那这个时候着力要解决的就是驱动力问题,而不是一个片面的专注力问题。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普遍的专注力问题。孩子可能能对某些或某几个目标和事情形成专注,但对另一些事情始终无法进入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问问驱动力的问题,你是不是能够正确对它进行引导和启发。如果反复尝试后,仍是无效,我们就不能强逼他。或者你需要有更好的方法。
误区四、 没有认识到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注意力时间上有所不同,而强行要求孩子
心理实验证明,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一岁以下的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秒,一岁半的宝宝对有兴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钟以上,2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约为7分钟,3岁平均约9为分钟,4岁平均约为12分钟,5岁平均约为14分钟。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持续太久。但我们大人经常抱怨说,怎么孩子半小时都坐不住。却忘了孩子的心理年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年龄,对他有过高要求。
误区五、没有认识到,一个人形成稳定的专注力,养成习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训练,以为可以一蹴而就。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如果中间出现中断,就要重新开始计算。所以一个持续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刻苦训练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可以立刻就形成一个习惯,这是不现实的想法。但另一方面,21天也不算太长。只要我们坚持训练,就可以形成好的习惯。也可以避免我们另外一个误区,以为孩子几天做不好,就认为永远也做不好。
误区六、大人以为可以随便干扰和打断孩子
这其实是大人一个非常重大的错误。而且是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老人。在老人带孩子的家庭非常容易出现。例如到了吃饭的时间,就随意打断孩子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例如孩子正在做游戏的时候,叫他不要做了,赶紧过来吃饭。其实这个时候就干扰到孩子了,久而久之对他专注力的养成会有很大的破坏性的影响。我们其实也犯过这个严重错误,因为让岳父岳母带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经常动不动就干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尤其到了吃饭时间,更是任意打断。所以现在女儿专注力上有些问题,跟这个估计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需要花比较大的力气进行扭转和训练。
因此,我们大人,包括父母和老人,要正确看待这些误区。只有看清这些误区,并走出这些误区,对专注力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认真考察和分析孩子的问题,并以此形成正确的对策,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专注力。
关于孩子专注力训练的具体方法,请参看《孩子专注力的培养·专注力训练的方法》。
2018/3/9, 北京。
注:《陪伴》是一个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系列文集,也是一部孩子陪伴散文随笔集。每篇文章独立成篇,会重点探讨某个亲子教育主题,寓教育理念和方法于真人真事之中。
本书将持续更新。欢迎在简书关注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击下面的“喜欢❤”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哦。
系列文章:
3. 和女儿关于信仰的谈话
4. 旅行的意义
5. 陪女儿旅行
10.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带你重新认识专注力
12.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13.孩子英语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