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孙俪发博,说自己从朋友家的农场拿回了些鸡蛋。结果现在,小鸡一只只出生了。
让人忍俊不禁。
育儿这件事情上,一直很佩服孙俪。
即便工作繁忙,仍选择将所剩不多的休息时间全都花在孩子身上。
陪着他们发呆或是做着幼稚的游戏;
把她们天马行空的涂鸦视为珍宝;
把孩子的练字完整的剪下来,细心分类贴在相框里。
不急不躁,做着这些在大多数父母看来都是“浪费时间”的无意义事情上,陪着他们慢慢成长。
与之相对,身边一位朋友的母亲便是典型的“大多数父母”。
在和母亲的对话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四个字永远是“浪费时间”和“毫无意义。”
她喜欢追番漫画,母亲觉得浪费时间,把她的漫画书都收走;
她喜欢收集好看的包装袋,母亲觉得毫无意义,经常在大扫除的时候将其偷扔掉;
别说一起看孵小鸡,就连陪她一起看动画片的时间也少之又少,因为会影响学习。
朋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每次回忆起童年,便只觉神经紧绷,毫无生趣。
成年人的世界,似乎所有人都痛恨“浪费时间”,更害怕孩子在大好的年华里虚度掉光阴,最后“老大徒伤悲”。
于是,每天让孩子做这做那,仿佛那样就不会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甚至一看到孩子在发呆或是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一整天时间,父母们就会感到不自在。
但孩子“虚度时间”真的是一种罪恶吗?
著名作家黑幼龙先生提出过一个词,叫做“慢养”,值得许多家庭借鉴学习。
在他看来,人生好比盖房子,忧虑像地震带来的破坏力,不耐震的房子轰的一声就垮塌。
孩子应该是慢慢养大的,打好自信的地基,架起耐震的钢骨结构。
人生碰到挫折挑战时,才不会被压力打败。
我的理解是,孩子休息的时间、游戏的时间、无所事事的这些时间,看似虚度,其实不然,都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时间段。
就像前不久,邓超发微博“求助”:
两个孩子都需要我陪,等等要运动,妹妹要画画,场面震撼都在痛哭,怎么办?
网友纷纷调侃,之前不是还一个都约不到吗。
玩笑归玩笑,孙俪和邓超作为娱乐圈的一线艺人,工作和行程总是堆得满满当当。
即便如此,他们总能不约而同从百忙之中抽身出来,陪孩子一起享受“闲暇”。
▼被女儿扎辫子
▼陪孩子画画
邓超曾说,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那就是陪孩子玩。
会想出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主动参与进他们的生活,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共享轻松休闲的“亲子”时间。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一双儿女从小就自信满满,自主力、适应力和自控力都很强。
慢养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有研究表示:
把孩子时间安排得无孔不入,应接不暇,会让小孩失去创造刺激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试想,如果阿基米德泡澡的时候,是躺在浴缸里背诵英语单词。
那他怎么会注意到浸入流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和排出流体重量的关系?
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躺在沙发做白日梦,梦见自己搭着一束光驰骋,何来机会从这个白日梦中得到相对论。
如果牛顿忙到没有时间躺在苹果树下打盹睡觉,又怎会去思考,这个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把我砸到。
亚里斯多德曾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而在所有人当中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要丰富更多。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去留白,让孩子们拥有大把自由的时间去发呆,去体验,去想象,就是呵护他们创造力最好的方法。
慢养的孩子更会安排时间
时间的流逝是随时随地的,与其担心孩子不懂得利用时间,全程监督着孩子看书写作业。
不妨在合理引导的基础上,让孩子自由安排时间。
《妈妈心态决定孩子状态》的作者饶晓阳在育儿方面,一直鼓励孩子自主安排时间,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
别的同学花两小时学的,如果你一小时能学完,那么多的一小时你可以去玩了。
想干什么干什么,发呆,玩游戏,看蚂蚁,捉虫子。
于是,要为自己腾出时间来玩,成了孩子的座右铭。
因为这些观念的灌输,她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争取玩的时间。
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上课不认真课后再去补课,那是笨人的做法。
所以平时上课听课总是格外认真,回家后很快做完作业,另外的时间都是属于他的了。
学得轻松,玩得也快乐。
如何慢养孩子?
◆允许孩子做“无用的事”
白岩松在一次公开讲座中说过这样一件事:
世界杯夺冠之夜恰逢周日,第二天一早孩子便要上学,但他仍答应了孩子通宵看球的请求。
第88分钟,儿子喜欢的球队以1:2落后,儿子哭了;
随后2:2扳平;
第93分钟,比赛即将结束,千钧一发之际球队最后临门一球,以3:2的比分反败为胜,儿子也跟着热泪盈眶。
白岩松说,自己只是干了一件很小,但天下父母都不敢干的事,那就是让孩子花时间做点无用的事。
并掷地有声地慷慨陈述道:请问在中国的教科书中,还有哪一堂课,能够比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学习“绝不放弃”四个字?
就像梁文道在《悦己》中写到的: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慢养不等于放纵,把控好力度
对于孩子“空白时间”之外的时间段,作为父母也要懂得“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那么喜欢的事。
周杰伦做客《鲁豫有约》时,曾坦言,自己一开始学的是画画,但玩性大,没学多久便放弃了画画,改学钢琴。
为了防止儿子重蹈覆辙,每当他练琴时,妈妈都会拿着棍子站在身后,这一站就是五六年。
周杰伦感慨说,要是没有妈妈当年的逼迫,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在原则面前,优秀的父母既要懂得让孩子“虚度光阴”,做些“没用”的事,也要督促、引导他努力专注、自控有恒心。
适当的“逼迫”,能够引导孩子持之以恒,帮助孩子让梦想照进现实。
◆走进孩子的内心,陪孩子一起“虚度时间”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妙趣丛生又极其单纯的世界,在他们的小脑瓜里,似乎总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以及讲不完的天马行空。
而每一对父母,便是他们的最佳听众。
我们只有通过与孩子“共享时间”,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才能够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关键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
要知道,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的一场修行。
生活不能被填满,人生需要留白,大人如此,小孩亦是。
但愿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一个从容成长的空间,去找准自己的节奏,去亲身感受川流的时间,去体验万物的生长。
请相信,多给孩子一点空闲,在未来,孩子定会还你想不到的惊喜。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