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观马培童先生的焦墨画

X


——观马培童先生的焦墨画

文|王怀远

 我同香港特别行政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培童先生通过微信经常进行文化交流和良性互动,从中欣赏他的画作,品读他的文字,感受他忙碌的生活节奏和对艺术的哲思。心里逐渐便产生了写篇文章记录自己对马先生其人其画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真切感受。思量许久,待到动笔,还觉头绪不清,脑海中只闪现出“红与黑”三个字来。当然,我所言及的“红与黑”与法国作家司汤达先生的那部同名小说毫不牵扯。单纯只是对马培童先生和他的焦墨山水画作品的简赅感受。


马培童先生的“红”既有外在表达,又有内在呈现。首先体现在他的着装颜色上,多数时间总是以红装示人,尤其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更是红装莅临。醒目的红色传递的是热情、喜庆和祥瑞的气息,鲜艳的红色更表达着奋斗、创新与传承的寓意。其次是在创作中运用到画面上,譬如:屋顶的红瓦、枝头的红叶、 行旅者的服饰、出家人的僧衣等等,皆以红色勾勒或晕染,这也仿佛成为他焦墨画作品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和聚气凝神的重要符号。先生作为一位严谨缜密、热情奔放、思维活跃且颇具创新精神的画家,不但把这种以外在形象气质促变内在艺术动能的修为不懈坚持,从中也反映出其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  简述过马培童身上的“红”,更得细数一番先生的“黑”。我于此所谓其“黑”,多半是指他笔耕不辍去传承、探究和呈现出的一幅幅焦墨画作品。


众所周知,焦墨画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绘画方式,是一种不凭借水的渗化作用而是采取干笔与浓墨作画的方法,多半是以枯笔浓墨为主与中锋用笔等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意境,从而使绘画作品呈现出简明、朴拙、挺健、大方的艺术风格。许多焦墨高手在绘画创作中体味到的是那种铿锵有力的情绪表达和恣肆飞扬的酣畅感受。宾虹翁晚期山水也多焦墨而为,笔力遒强苍健,笔墨浓黑深沉,画风浑厚华滋。张仃先生同样认为焦墨不受水之羁绊,最宜“放笔直干”(鲁迅语),其山水画创作亦多以焦墨而就,笔法倚重传统,构图沉雄豪放,画面空灵腴润,将丰富的情感倾注笔端,又精力充沛的描绘出令人神往的焦墨气象,从而开创出中国焦墨山水画新风。


 我对马培童先生画作关注久矣,但真正让我感受深刻是从他创作的“吴哥窟焦墨组画”作品升华的,这组以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庙宇吴哥窟等历史古迹群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确实让其艺术灵感因此大放异彩,令人观之击节。不难想象,当他面对着吴哥窟恢弘壮观的气势带给他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力,不但几近疯狂陶醉,且将多年积淀的焦墨创作技法顿然推向高潮。由此以笔作斫,以墨为器,渴笔逆锋,于缁素结交之中畅然行进,越高山如履平地,纵情奔驰在一片落英缤纷的大千世界里,描绘眼前的瑰丽壮观的殿堂,端庄肃穆的佛像,盘根错节的古树,斑驳陆离的林间,凸凹不平的石道,甚至连饱经风蚀后的颓垣、摇曳在风中的荒草和散落在废墟上的石块等,都成为他一笔笔精心刻画的景致。他以疏密有致的线条、繁简得当的构图和灵动多变得笔意,将气象庄严的吴哥窟古迹素洁宁静的韵味,淋漓尽致的呈现在了自己的笔端,准确到位的体现了中国焦墨画的骨法用笔和生动气韵。


  我观培童先生的画作,能够强烈地感受出画面所充盈的一股子静穆之气。这种笔意连贯的绘画过程和身心畅逸的创作激情,既是一种摒弃杂念将无拘无束升华为笔随心动的真情流露,又是一次心怀敬畏把自由自在凝结成墨牵情至的心意直抒。通过由心而发的笔法、笔意与笔境,将画面的点划、疾涩、远近、虚实、刚柔、形神等处理的自然连贯,沉酣淋漓的墨韵一气呵成且颇生新意,给观者留下的如同欣赏舞蹈与音乐一样明快舒畅的视觉印象。他在胡杨树题材的绘画创作上,一方面秉承和坚持了先贤诸师的焦墨技法,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探索和发扬对焦墨绘画的自我心得及运用枯笔渴墨的实践经验,将点与线、粗与细、工与写等有机融合,强调明暗阴阳与黑白虚实对比效果,重视焦墨枯墨之法,力求笔活留得住,通过在纸上一笔笔的精心刻画,反复体悟黄宾虹先生在笔墨上“浑厚华滋”的高阔境界。 


马培童先生在焦墨画创作上走的是一条继承与创新之路。他把继承传统、深入生活和游历山川作为自己的必须课,善于立足传统绘画題材去创作,又能融合新时代艺术精神来创新,更力求彰显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强调画外之功,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石窟古迹等成为他研究和创作的良师益友,抖落束缚,开宗立派,不落窠臼,独树一枝,在焦墨艺术创新上重视灵魂与心灵融合,人品与画品合一,在艺术追求上把“工”与“功”的转化作为表达超凡脱俗之美的重要环节,用独创的刻石皴法,把目之所及的石雕刻画在宣纸上,凭借创新思维和动能主动阐述自己对文化艺术、人生哲学、自然现象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理念。整个由浓墨构建起的画面与笔墨留白形成鲜明对照,同时又收融消化了西画里光影技巧所带来的效果,作品把传统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近乎完美的融入其中,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给观赏者呈现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艺术效果,又将人们引入“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的诗意景观。处处流露出激情奔放、雄奇蓬勃、饱满酣畅的阳刚峻朗之气。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作为一位精力旺盛的艺术名家,多年的艺术积淀和游历祖国山河所业已形成厚积待发之势;作为一个艺术社团的领军人物,丰厚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艺术视野让他已至整装进发之时。为此,期望马培童先生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初心不改,继续为宏扬和传承焦墨艺术砥砺奋进,在全方位提升中创新出一种笔墨凝神、格高意远的焦墨画新语境,从而也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焦墨画家新形象,同他所服务的香港特区一样,明天会更好! ——己亥年深秋怀远写于长安彬风堂斋中 


 【画家简介】马培童,笔名守一,艺名马双焦,1956年7月生,江苏沛县人。香港特别行政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香港画院院长,香港华人台名誉台长。曾师从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导师程大利先生学习国画,后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坛一代绘画大师张仃先生为师学习焦墨山水,还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了山水画专业。创立铜柱堂焦墨研究室,以独创的“双焦皴”法和“吴哥窟焦墨组画”享誉世界画坛。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