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查令十字街84号,其实是有点懵的,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书会以写信的方式展现出来。本来还以为就是普通朋友间的书信往来,读着读着,才发现一开始主人公之间并不相识,而是在一次一次的书信往来中,建立起了牢固的友谊。就像书评中说的: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
你帮我买绝版书,我帮你买肉,火腿和鸡蛋。也许现在看来,这些东西微不足道,但是在物质全靠配给的年代,能吃上鸡蛋,火腿,绝对称得上饕餮盛宴。我本人并没有经历物质特别匮乏的年代,但是不止一次听爷爷奶奶说过,那时候买米要粮票,买油要油票,至于吃肉,那绝对是只有过年才能见得到一次的,而且数量非常少,全家一点肉,放上一大堆干萝卜片,必须从初一吃到十五。对于现在吃一顿剩菜都要嘀咕半天的我们,真的完全没法想象。不过记忆中有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大概是我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奶奶因为车祸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出院的时候带回来一些吃的,其中有一瓶麦乳精。那时候我已经大了,肯定不好意思说自己想要吃,但是对于从没有吃过这类东西的我来说,即使打开盖子闻一闻,那种香味也令我终身难忘。也许,查尔斯一家及书店的店员收到汉芙小姐从美国寄来的火腿鸡蛋,心情大概也跟我那时候差不多吧。
长大了离开老家来到城市读大学,读研,然后参加工作留在城市,一切都很觉得挺好,因为生活方便,物质丰富,想买什么随时可以买到。唯一有点不习惯的,就是那种不安全感——不是来自于缺钱,而是缺少信任。对门住着谁,不认识,楼上楼下都有谁,不知道。每天一早上班,电梯里的人似乎都还没睡醒,不好意思打扰,从没打过招呼。大家对于身边的人,有一种天然的防备心,似乎一旦熟络起来,就会失去什么似的。在网上聊天,我也有很强的戒备心,一般不是熟人我都不加好友,直到有了孩子。
记得那是2011年,偶然逛天涯,发现了一个兔宝宝群就加进去了,大家一起聊天,一起聊孕期的种种不适,乐此不疲地验证生男还是生女孩(清宫图、B超、到NT图、大师算法,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都被拿来用实例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各种方法正确率基本都是50%),吐槽大小姑子、婆婆,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分享家里的喜怒哀乐,津津乐道地分享买买买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很多人从未谋面,但是友谊却在不经意的聊天之间建立。当我暑假出去玩,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朋友接待的时候,当我收到妈友们给孩子寄来的礼物、自家娃穿不了的但是还很新的衣服鞋子、各地特产的时候,连队友都感慨:现在居然还有这么好的网友!六年过去了,当年的兔宝们都陆续要上小学了,群里的很多姐妹们都加入了二胎大潮,有很多姐妹有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有人退群,但也有人退出了又进来,但是很幸运的是:相互间的信任一直都在。谁有需要帮忙的,吆喝一声,集体出谋划策,或者出力。这一切的信任,居然就在日复一日的聊天中建立起来了。我把这些,都归功于孩子,使他们把我们联结在了一起!
2016年,又是因为孩子,我们通过圈妈聚在了一起,从读书会、到正面管教、到线下家长课,从瘦身、英语启蒙,到DISC、逼自己一把,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各种主题的交流。每次进入到一个新群,大家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原来你也在这里。不记得听了多少次分享,不记得有过多少次讨论,只知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都熟络起来了,最激动的大概是壕姐群的互换礼物了:各种别出心裁的礼物,各种激动与感动。在我看来,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也是成长的力量。
现在,走在路上或者出门,碰到左右邻居,我一般都会打个招呼,最少也会微笑一下,也许因为在这里待得久了,有了归属感,也许是因为心境发生了变化。其实,这世界没有那么多坏人,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戒备,自己就多一分轻松的感觉!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参考文献:
[美]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陈建铭译,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