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岛屿
想必沿海的同学一定是吃过不少蛏子的,这是一类在沿海滩涂潮间带地区非常常见的双壳纲软体动物,作为一种食材非常物廉价美,无论是葱姜炒、辣炒还是豆豉蒸都是鲜美无比,也是笔者最喜欢的贝类食材之一。
可以称为蛏子的有竹蛏科Solenidae、毛蛏科Pharidae、刀蛏科Cultellidae、截蛏科Solecurtidae的物种,分类方面有部分学者认为竹蛏科和毛蛏科应当合并,以及刀蛏科是毛蛏科同物异名等等,总之还是比较混乱。整体来看蛏子一类的壳都格外窄而长。蛏子作为一个大部分栖息在浅海潮间带的类群,有着很强的垂直掘泥能力,它们有一个十分结实的肉足(口感十分Q弹),可以轻松地在挖出的洞穴内上下移动,有些物种甚至可以通过急速收缩足部肌肉进行短距离的弹射式游泳。目前养殖最广泛、食用最多的种类是毛蛏科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这种蛏子个头在10厘米左右,相对较宽。这种蛏子喜欢栖息于软泥质滩涂中,所以新鲜挖出来的样子看上去非常脏,但是产量非常大,常常占据整片的滩涂。一般在退潮后,可以看到泥质滩涂上有很多小孔,那就是缢蛏用来呼吸的孔洞。
另一类比较常见的是竹蛏科的物种,比如长竹蛏Solen strictus和大竹蛏Solen grandis。这类蛏子可以长到20厘米以上,明显比较窄呈细长方形。和缢蛏不同,这类蛏子偏爱的是细沙质的底床,在遇到不良的环境会有像壁虎一样的自割的现象。
另外还有几种产量稍少的蛏子,但在菜场也能看到。比如刀蛏科的小刀蛏Phaxas attenuatus,壳比较偏,状若一把直背小刀。
也不是所有的蛏子看上去都是灰头土脸的一条,在福建以南的沿海还可以看到一种花刀蛏Ensiculus cultellus。壳整体如一把略弯曲的小刀,上面布满了紫色的碎花纹,还是相当漂亮的。
此外,蛏子虽然主要是海产,但是实际上是有一些纯淡水种类的,在当地还是传统的河鲜。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广大河流湖泊就有产一种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这种就是截蛏科的。 在上海的淀山湖以及黄浦江上游也可以采集到这种淡水蛏,虽然笔者没有尝过,但是据说十分鲜美。这种分布其实十分广泛,北至微山湖,南至深圳河都可以看到这种中国特有的淡水蛏。不过由于河流湖泊环境污染,整体的种群数量都急剧下降了。
这几话谈到的软体动物基本上都是给人不爱动或者动得很慢的印象,实际上菜市场上还能看到一大类非常活泼的软体动物,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