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学生家长聊天。在聊到大学录取的话题的时候,这位家长提了一个问题:他们县的一所重点高中以前每年都能有2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这几年一个都考不上了?其实很简单,当前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录取规则已然发生了改变。以前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生有70%以上都是依靠裸分去录取的,但自2014年以后,凭借裸分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比例在逐年下降,如今已不足20%。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的录取规则变了,而高中的培养方式没有变,自然没有了能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
以2017年清华、北大在浙江的录取数据为例,北京大学在浙江省共录取200人,其中凭借裸分进入北京大学的仅仅有12人,仅占录取总人数的不到6%;清华大学也是如此,2017年在浙江省共录取学生150人,凭裸分录取的人数仅仅有15人,仅占据总人数的10%。看到这些数据,各位家长一定清楚了,这代表了一种趋势。自主招生已然成为了重点大学筛选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高考之前的再一次选拔!
自主招生自产生之日起便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这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我国国家的高考不仅仅起着人才选拔的作用,而且还是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而自主招生却过度的强调素质教育,殊不知其要求的竞赛成绩、特长都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才能获取的。这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寒门学子而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这对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多了一条考取重点大学的保障,但同时也意味着贫困地区的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像自主招生名额、校长实名推荐制名额多集中在少数重点高中,而广大寒门学子集中的普通高中是没有的。而且,自主招生的考题更加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时事的思考,这些都依靠资源的积累。根据2014年清华大学新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学生仅占据总学生人数的17%,而当年参加高考的农村地区学生比例为63%。正是因为存在如此多的争议,自主招生目前已经试行了将近10年的时间,还没有大规模的推广。
那么,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最后都录取了哪些学生呢?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最后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人员多为有产阶级,其中父母为专业人员和行政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大。如今,自主招生也面临着改革,名额被限制在了总人数的5%以内,考试安排在了高考之后。同时,各大重点高校加大了农村贫困地区的招生计划,这些都是好事,但最终的执行结果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全国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广大寒门学子想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还需要继续努力,毕竟向上的路永远是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