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说猪》群文阅读历经两个多月,终于在周二录像,算是告一段落了。回想整个过程,还能隐约感受到那份焦灼、痛苦的心情。从备课到磨课,大约要读文本和相关教学设计近百篇,六年级磨课两次,五年级磨课一次,接着南奥老师过来,在阶梯教室上了交流课,最后一次就是这周二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定在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多在公开课教师录像……此中反复修改,听取各方意见,真真是折磨人也。
最开始,拿到文本,文体为“说明文”,我一看就犯怵:这完全是我没尝试过的,也是我最不擅长的。再读,却觉得有趣起来。因为文本颠覆了我对“猪”的认识,这点也充分说明我的认知是那样有限。由猪的“聪明”、“干净”、“苗条”,让我想到了更多关于猪的“刻板印象”,比如说“猪狗不如”、“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既然要颠覆,那就来场“大”的!
怎样才能让猪的“真实模样”在学生脑海里丰满起来? 多读读有关猪的文章,以群文阅读的形式! 议题的敲定和文本的选择是个大难题,反复修改、选择、删除,从三个议题九篇文章,从六年级到四年级,最后敲定了《战争中的英雄》、《猪到底有多聪明》和《团队中的猪队友》三篇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
说说最后两次课吧!5月22日的两校交流课上,我和四(6)班的孩子呈现了一堂真实的课。在课上,通过“为猪平反”,了解猪的“真实模样”以及依据,在此过程中了解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孩子们很积极,也能够找到依据。对于说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而对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我便稍花心思,把程度副词“绝大部分”,去掉,让学生对比读,感受这种用词的准确性。还有一处,是把数字“根据计算,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的体脂率只有约28%,属于脂肪较少的瘦肉型猪。”改成“根据计算,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都属于脂肪较少的瘦肉型猪。”通过对比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用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品读完了主教材,我让孩子们拿出抽屉里的材料。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三篇文章,需要加快速度全部阅读完毕,提炼观点,画出相关的语句,再在小组里分享、讨论,最后进行全班汇报。 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是过去的我,一定舍不得花十分钟让孩子阅读、讨论。这样,听课的老师怎么知道我这个讲课的老师的“厉害”呢?
然而,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的阅读速度是要花时间的,学生的口语表达也是要花时间的。课堂上不让他们练,等到什么时候练呢?一节课就我精彩了,孩子们又能收获什么呢?现在的我甘居幕后了。我完全相信并坚决执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学习、讨论,我呢,在必要的时候组织、引导一番,足矣。
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列举了详实的依据,尤其是最后一个女孩汇报时,她时而看着我,时而看着材料,时而微笑,听她流畅而清晰的表达,大家鼓起掌来。也许正是因为初次接触文本,关于“猪”的种种好处才颠覆了她原本对猪的印象,因而能够那么自然、甚至是欣喜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吧。 最后,我让孩子们说上完课的感受。因为听到铃声响了,我就就近请前面的女孩说。她说:“上了这节课,我明白了,以后要科学地看待事物,不能看到它表面是什么样的,就以为她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至关重要,给我最后一次目标的修改带来直接的影响。 这节课上完后,我是无比的轻松。感觉离胜利不远了。然而在评课时,南奥的老师们提出,我这节课走极端了。这节课全在说猪的“好”啊!都是“好”,如何辩证地看待事物? 这让我发现了我目标中的问题所在。他们还提议,换文本,改议题,让学生真的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大家继续帮我梳理,感觉这节课注重内容,从单篇教学到群文阅读的过渡中,缺乏学法和写法的指导。
我猛然想起上课时小姑娘的话“要科学地看待事物……”我灵机一动,把问题抛出去:“那我改个目标,改成‘学会有依据地表达观点’,《猪年说猪:又蠢又脏又胖?真实的佩奇长啥样?》也是围绕猪真实的模样为观点,来说明的。我的几篇文本,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提炼自己的观点,接着说依据,再总结。”后面的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这个注意好!你反应真快!”
最后一次录课,我把教学目标敲定为:1.了解猪的真实模样并找到依据。2.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语言特点。3.学会有依据地表达观点。前两个目标紧扣主教材,最后一个目标是从主教材延伸出来的,可以说是学法,学法的迁移就体现在如何有依据地表达观点。学生就是通过一组文章,提炼一个观点,用说明方法来“有依据地表达”。终于从“如何辩证地看待事物”中解脱了出来,这就好办多了。
课堂上,孩子们自读、讨论、汇报,有话可说,也能够抓关键词句来表达观点。当有的同学谈到试验中两组猪的表现都可以说明猪很聪明时,一个女孩补充“这里不仅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还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当时轻轻地问她:“是吗?”她点头,又说:“是呀,通过观察和模仿的猪和自己摸索的猪,作对比,就可以发现猪很聪明,自己摸索的‘猪’则更聪明。”我非常赞许她的说法。这都是自己的体会,倒不是我能够预设得到的。
小结课堂的时候,我问大家有什么收获?记得当时有个男孩说:“我觉得不能道听途说……”另一个男孩说:“我认为不能空口无凭……”这两个男孩从内容上、表达上做了最好的总结。
课上完了,我也如释重负。送走了学生,录像的工作人员问我:“你们几年级啊?学生这么厉害!”我笑着说:“四年级。”内心却很骄傲。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录了很多课,没录过不“提前演练”的,没录过“不知道学生要说什么的”,但是,他们向我打听学校的其他课程和学费,说是以后要把孩子送来读书。我大笑,为我终于完成了任务,为学生精彩的发言,也为这次不经意的“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