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三大平台(爱奇亦、企鹅跟尤酷)你会发现一个“网络影视”的版块,这便是之前被大家成为烂片库的“网络大电影”的原型。
“烂”,“是烂”,“有多烂?”
毋庸置疑,从片名就能看出来,蹭IP一类《狄仁杰之****》《聊斋之****》《西游之*****》更有甚者,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都扔了上来(具体就不举栗子了,大家自行搜索)
为什么大家骂声一片,制作方跟平台却热度(资金)不减呢?因为有市场——
是的,有人看就有市场,你可以骂,但在骂的时候已经消费了,是的,它是通过点击分账的模式进行盈利。
2015年,“网络电影”还没有本属于它的名字,那个时候被称作“新媒体电影”(60min),本人有幸参与了古老一批的制作,那时候我的第一部编剧作品,总计投资15W,没错,就是你看到的这样,然而我的稿酬是300块,注意,是块,当然,当年300块还是可以整顿小烧烤的,制片人曾邀请我参与首映会,后来才知道,是自费。然而稿酬连路费都不够,所以我也就放弃了,听说参与首映会的,除了公司内部员工,还有两个误入的大爷大妈,看到一半骂骂咧咧走了。
为什么会这么“烂”呢?观众开始喷编剧,编剧撒插,编剧脑残,编剧初中没毕业(实际情况我还是毕业了的),没错,网络层面的编剧确实在创作能力上较低,但我们要从整个行业的制作环境来看问题(如果脱离环境谈问题,就有点不保护环境了)。
普通一部院线作品(排除头部)那么制作费用大概在3000-5000W左右,剧本的费用在20-200W左右不等,剧本的创作周期在半年~一年以上;再来分析网络电影——
正常一部优秀的网络电影,制作费用大概在300-500W左右(目前也有1000W+,少数),剧本费用在2-10W左右(税前),剧本的创作周期在一~三个月左右。
这只是创作周期,那么剧本从开始(梗概、大纲阶段)到结束(分场、剧本初稿-5、6、7、8、9、10稿)定稿,大致会在半年左右,有的时候,在拍完才会结尾款,那么就是说,网络编剧编写一部作品,半年赚几万,跟上班族几乎雷同,连养家糊口都难,何谈精神追求?(不要抛开生存环境谈梦想,不排除冰天雪地忍饿受冻就为写剧本的天才)
我们应该从整个制作环境来看,应该说大环境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影片的质量,观众可能不知道,编剧的话语权究竟有多少?那么有多少呢?就是在剧本会议上,你很难把一句话说完整。制片人跟各路老板(互联网、煤老板、房地产、富二代等)会摁住你的肩膀,告诉你,我要一场什么样的戏,我要把十个写好的人物换掉,把我十个(晴人)加进去,如果你在两三天之内写不出来,或者老板们不满意,那么拜拜了,你会被扫地出门,一分钱拿不到,白忙活一个月,所以说,做编剧不仅是把活干好,还要喝着枸杞念着佛经,让自己别被气出心梗。
那么网络电影就会一直“烂”下去吗?我不这样认为,在更多的资本进入后,在影视行业大洗牌的逐渐垄断后,大环境会更加开放,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无论是从剧作到表演开始在制作层面上,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凡事发展起来都需要耐心跟时间,但作为观众,该鞭策还是要鞭策,该骂还是要骂,不骂怎么能进步呢?听不到批评声音的从业者,终将在井底做着相同的美梦,望着利益的一小块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