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号左右有一个视频,突然在网上火了,一个叫蓝莓测评的机构,对希尔顿等北京几家五星级酒店进行了暗访,发现客人入住前后他们并不换床单,也不打扫卫生间。
我一边联系蓝莓测评的负责人,一边跟着"话筒给你"栏目进行视频街头采访。
先是私信了蓝莓评测,不知道是因为我的语气比较友好(我亲切的叫他小蓝莓,并表示他这个暗访做得好样的),还是因为抛出了实习单位的名号比较权威,总之很快发来了负责人的微信号。
下午我和糖糖姐唐诗颖来到了北京西单,选择这个地方是觉得购物区人流比较大、大家时间又相对比较充裕。糖糖姐手持稳定仪进行拍摄,我负责上去搭讪采访。
我找了一个比较面善的上去,说,您好,我是****的记者,有几个问题能和你聊一下吗?
对方警惕又怀疑的看了我一眼,然后绕着走了。
采访一个在路边坐着休息的阿姨,很顺利地聊完,然后阿姨突然警惕起来:“说,你们真的是央视网的?拿你记者证来给我看看!”糖糖姐只好拿出了记者证,阿姨还拍了照片,最后说不要把她的视频发出去。Excuse me?之前聊得挺好的,画风突变啊。阿姨您不按套路出牌啊?
我想,如果去搭讪单人,他们可能会比较警惕,所以我就冲着那些两三个人的朋友或者情侣们下手。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们不等我话说完直接就绕开了,连Sorry或No都不表示一声。
我站在衣着光鲜的人群里苦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特别讨人嫌的发传单的。
糖糖姐告诉我说,上来就“您好,我是记者,请问你能接受采访吗?”太严肃了。如果直接抛问题,让对方思考一下,很容易就接上话。
于是我改变策略,拦住人:"美女,请问您出去旅行的话,一般住什么级别的酒店呢?"这招果然奏效,人们第一反应就是想想,然后脱口而出告诉我,再往下追问"你有什么问暖心或者糟心的经历,对五星级酒店不换床单的反应是什么"就顺利多了。
不禁跟糖糖姐吐槽,我们记者这是明明是出于善意,特别辛苦地办好事儿,怎么反而成了最被嫌弃和提防的那个?记者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没有记者,谁去告诉你们那些坏消息让你认清事实?谁去告诉你那些好消息,让你不错过机会?
我们不是狗仔或者苍蝇,白岩松在路上和你搭讪,我就不信你会嫌弃地绕着走。说到底是自己的影响力不够,或者方法应该更巧妙一些。
当我们走到老佛爷门口的时候,又看到一个老外,然后我就说抱着试试吧。上去搭讪:你会说中文吗?No,那你会说英语吗?会?那太好了!
要闻,酒店的经历和看法,我们老爷子告诉我们他是法国的,来中国旅游,正好路过这家老佛爷特别亲切。
自从芮成钢出事以后,很多人都会由路人转黑,说他各种卖国或者崇洋媚外。但是他在出了两本书,《三十而励》以及《虚实之间》,说的一些,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比如西方一些国家相对人际之间关系更简单一些,对人的提防也更低。相反,中国比他们那些国家安全多了,犯罪率更低,更安全,但是人们之间的警备特别高,导致人情相对冷漠,甚至一些正常的都无法开展。甚至一些在一些国家很正常的行为,在国内就成了,充满正能量的暖新闻大量报道传播。不能否认初衷是好的,但是当很多善良的行为成为普遍习惯,不再被当成新闻,那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