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为发财而投机掠夺,为救赎而仗义破产
@笑独行[编评]
【影片笑独行解题】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or La Lista de Schindler, or Schindlers Liste, or Schindlers lista, or Schindlers list - La lista di Schindler,舒特拉的名单,美国,1993)
二战犹太人题材传奇人物传记经典史诗黑白大片。美国犹太裔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代表作。根据澳大利亚犹太作家纪实小说《辛德勒方舟》(Schindler's Ark)改编。1939年到1945年,德国纳粹工厂主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1974)结缘1100名“辛德勒犹太人”的传奇故事:为发财而投机掠夺,为救赎而仗义破产。同情生正义,奸商变仁者。克拉科夫犹太人劫难史。丰富深刻,刺激震撼,细致完美。利亚姆·尼森(Liam Neeson)、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卡罗琳·古多尔(Caroline Goodall)、乔纳森·萨加尔(Jonathan Sagall)、安贝丝·戴维兹(Embeth Davidtz)领衔主演。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笑独行补注:该影片为R级片。史载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为苏台德地区德国人,1949年携妻移居阿根廷,1958年只身返回东德,膝下无嫡出子女。其爱财使气、喜酒好色、不善经营管理、只擅公关宣传和“做表面功夫”一如影片中所表现。据说艾米莉·辛德勒(Emilie Schindler,1907-2001)直到1999年才还清丈夫留下的债务,同时她救的犹太人比辛德勒还多。影片中辛德勒有一句台词颇精警——“一生之中你需要三样东西:高明的医生、宽容的牧师和精明的会计。”该影片整体上堪称真实厚重,只有片尾辛德勒因感动而忏悔一处略嫌表现过度。在下所见D9影碟为剧场版,有三条中文字幕和两条国语音轨,其间中文字幕将普拉佐(Plaszow)集中营党卫军上尉指挥官军衔误作少尉。IMDb该影片评分为8.9分。
【影片DVD影碟与海报】
【影片影友评论一篇】
“救人一命,即救了整个世界”
——再看《辛德勒名单》
作者:稻草人
www.mtime.com 发布于:2007-05-11 04:24
老实说,我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影迷,没看过太多的电影,也不懂得什么理论,更别提写什么影评,但面对《辛德勒的名单》,我真的很想写点什么。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表姐宿舍里,那是我大二,表姐不在家,是个周末。小我几个月的表弟难得过来玩,一起疯狂到凌晨,翻到表姐的CD包里有这部片子。印象中斯皮尔伯格是个大导演,《辛德勒的名单》又是部有名的片子,我没想多少就拿出来放,结果放到了凌晨四点多,懊恼中夹杂着欣喜。才知道还有这样长的电影,也知道了电影可以放的这样真实。
其实当时我看的也并不认真,可能是熬夜的原因,但是印象却非常深刻。后来觉得自己看得草率,有愧于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倾力大作,应该再找机会看看。转眼过了3年,我却一直没有看第二遍。
前些天同事在去往工地的车上一面大谈现在已经没有“好看的大片”了,一面夸赞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实在经典。恍然间我又回忆起了《辛德勒的名单》,有了再看一遍冲动。由于工作的性质,我有将近一周的休假,这正是品味《辛德勒的名单》的好机会。荒唐搞笑的是,下载了这部电影的同时,我顺便下载了《无极》和《夜宴》,想看看什么是国产垃圾大片,顺便也和《辛德勒的名单》作个对比。结果自然不必多说,即使是觉得《无极》、《夜宴》不错,和《辛德勒的名单》比起来,差距还是不小的。
看完后我在百度狂搜了一下影评,不光看评价,也看看大家对这部片子的理解。结果在豆瓣网(www.douban.com)上看到了《重观<辛德勒名单>中80个难忘的经典影像片段》。这篇文章其实也不算是完全的影评,但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的确让人称赞,也增加了我对影片细节的理解。我把它附在了这篇文章后面供大家品读,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搜索这篇文章,它被转帖了N次,很容易搜到。
也就是因为这篇文章,第二天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不只是看辛德勒,更重点的看年轻军官歌德。其实歌德心里是很敬佩犹太人的,在广场发表“就职演讲”时他说:“今天,是历史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历史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批准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踞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历史时刻”。他很清楚犹太人决不是“劣等民族”,他知道要做的其实是毁掉犹太人的文明,但他深受法西斯纳粹思想的毒害而不能自拔。
他在普瓦索夫集中营的金属加工厂看见做门铰的老人如此娴熟,就找个借口杀死。一个优秀的女工程师给出建筑上的建议,杀死后还按照女工程师的建议改正,其实是一种有嫉妒的成分。他心里很矛盾,尤其是面对女仆人海伦。爱她但是因为海伦是犹太人,爱恨交织,他逃不出法西斯思想的控制。在地下室一面向她诉说:“原来你躲在这里来避开我,我是来告诉你,我是巧手的厨具师、熟练的仆人,是真心话。战后,你要写书,我会…乐意替你写。听到楼上大家在寻欢作乐,这里必然显得寂寞。”,“有时,我们俩都是寂寞的”,一面大骂海伦:“不,我怎么可以同情你?你这个犹太婊子,几乎引诱我上钩……”,随后疯狂的殴打海伦。歌德自知已经爱上了海伦,一个犹太女人,一个像蛇、鼠、虫、蚁般的犹太婊子,他找不到方向,只有借着殴打她来发泄。在辛德勒出于保护犹太人的目的“诠释”权力后,歌德先是试图宽容,却逃不掉法西斯的本性,而后变本加厉。歌德反映的是深受法西斯毒害的德国军人,他们也是人,也有爱,却在法西斯的毒害下变得无法自拔。最后歌德的死也很讽刺,平时利用权力杀人不仅残忍而且以此取乐,结果在自己上绞刑架时士兵们想踹去他脚下的木凳,却半天没奏效,折腾了半天才踢掉,被吊死。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然,《辛德勒的名单》也有我不懂和遗憾的地方。有些原因不在影片本身。
1. 翻译问题。影片有很多德语、波兰语和以色列语,可能还有梵语,没有翻译出来的确可惜。影片里的一些祷告和歌曲很不错,不能被用来理解影片很是遗憾。
2. 原型问题。辛德勒确有其人,也的确利用工厂保护了不少犹太人,但是也没有影片中那样高尚,据说它晚期利用曾经帮助过的犹太人骗取钱财。虽然影片是影片,原型是原型,电影可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想到现实的晚年辛德勒,心理多少不是滋味。
3. 婚姻问题。原型中的辛德勒失败的婚姻没写在影片中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影片后段在写辛德勒和他女友的关系时显得太单薄。前期写他好色,引出了他的女友,后期在他的家乡,让人们叫他女友为舒太太,与前面紧密对应并没有错,但是没有了下文感觉又有些空洞,如果加上了分手之类的场景又与氛围不合,因为那时的观众关注的不是好色的辛德勒,而是人性的辛德勒和那群悲惨却很幸运的犹太人。斯皮尔伯格可能没有把握好。
4. 那一段表白。辛德勒戴上戒指,没有向史丹致谢,他眼含着泪水对史丹说:“我或许可以多带些人出波兰,或许可以多带些…”。史丹说:“拜你所赐,1100人得已生还…”。辛德勒:“我当时多赚点钱就行…”。他自嘲似的笑了笑,“我太挥霍了…”。接着,他从笑转为哭泣:“只要我…”。史丹说:“你所救人的后代,也蒙你的恩”。辛德勒指着自己的汽车说:“这辆车,可以换回十个人的生命,我要来干什么?十个人…”,取出领针:“这领针,两个人,黄金造的,两个人…”。他大声痛哭着,像个孩子一样,工人们上前去抱住辛德勒,紧紧的抱着他。
的确,到了这样的场景,有良知有情感的人都会感动,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这个场景大家也会感动,不管辛德勒说什么,只要说的大差不离,或者干脆不说,谁都会感动。但是这一段实在是败笔,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在煽情,尤其是取出领针,谁相信。何必如此呢,大家可能已经在流泪,你何必再添油加醋。一个本来真实感极强的影片在这里变得有些虚伪。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不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影片但绝对是一部有思想有历史背景的经典佳片。在这部影片中我很佩服斯皮尔伯格采用黑白片的方式,这样有种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而结尾当从死亡线挣扎出来的犹太人获得自由走向市镇时又使用彩色,形成了大的反差,构思让人叫绝。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另外,斯皮尔伯格大量的使用黑色幽默,却不仅让人笑不出来,而且能让观众更加同情犹太人在那段黑暗岁月里的悲惨遭遇。
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台词是:
1.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2. 片刻的生命,终归是生命。
3. 家父曾说过,人生所需者有三:高明的医生、宽大的牧师、聪明的会计。
【影片相关附文一篇】
美国历史学家传记新作称辛德勒原为纳粹帮凶
作者:王雪梅
www.zxxw.gov.cn 2005-1-31 10:43:43 来源:竞报
曾于1993年荣获7项奥斯卡大奖的好莱坞影片《辛德勒名单》,成功塑造了二战时期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的“英雄形象”——他拯救了上千名犹太人免遭纳粹残害。人们也因此而记住了辛德勒这个了不起的名字。
而新近出版的由美国历史学教授大卫·克罗(David M. Crowe)撰写的一本辛德勒传记却公开叫板电影中的情节,展示了一个和人们熟知的辛德勒相左的人物。
不可告人的阴暗面
电影中,辛德勒以自己在捷克的新厂需要大批劳工制造军火为由,列出了一份1000多名犹太人的名单,将他们送往捷克,改变了他们遭遇大屠杀的命运。但克罗称,荣获奥斯卡大奖的影片事实上有多处并不真实。
在《奥斯卡·辛德勒:不为人知的生活,战时活动和名单背后的真相》一书中,克罗揭示了辛德勒阴暗、不可告人的一面。
“辛德勒和那份犹太人幸存者名单没有任何关系,”克罗说,“辛德勒名单”部分是来自辛德勒本人对自己英雄事迹的渲染。
让人震惊的是,辛德勒曾经为德国人服务,在捷克斯洛伐克从事侦察活动,并且还参与策划和帮助德国纳粹入侵波兰的行动。
此外在克罗的新书出版后,又有新的历史证据浮出水面。其中,据捷克的一份秘密警察档案记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辛德勒曾为德国的军事反间谍组织工作过。
“最正义的非犹太人”
尽管克罗笔下的纳粹帮凶辛德勒与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大相径庭。但是,辛德勒的“善事”却不假。
辛德勒确实曾经挽救过1000多名犹太人而使其免遭大屠杀,并且用自己的钱财供养这些人吃住,一直到二战结束。此外,他还曾收养过两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儿童,并称自己是他们的父亲。
“关键是他(辛德勒)值得人们赞美吗?当然,”克罗说,“他是大屠杀期间最正义的非犹太人。”1993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组织授予辛德勒“最正义的非犹太人”的荣誉。
不过二战后,辛德勒的处境却极为悲惨。据克罗考证,辛德勒战后落得身无分文,并且开始酗酒,后因饮酒和吸烟过度而死。其间作为回报,那些“辛德勒的犹太人”关心和照顾过他们的“大救星”。
是什么改变了辛德勒
辛德勒的故事如同一个“谜”,他的转变究竟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图谋?连克罗也说不清楚到底辛德勒拯救犹太人动机何在。
克罗认为,辛德勒可能只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希望能在战后保住自己的生意。不过,他也觉得可能是因为辛德勒对自己所看到的感到厌恶和愤慨。79岁的索尔·乌尔巴赫也同意这种猜测。乌尔巴赫是辛德勒拯救而幸存的犹太人之一,克罗为写书曾经采访过他。“德国人的野蛮行径比他(辛德勒)预料的更为残忍,”乌尔巴赫说。
克罗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埃隆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也是华盛顿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教育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克罗的书并不是唯一一本关于辛德勒的书,目前至少已经有其他6本关于辛德勒的书面世。但是,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组织的负责人莫迪凯·巴勒迪勒认为克罗的《奥斯卡·辛德勒:不为人知的生活,战时的活动和名单背后的真相》是最权威的。
(新华社供《竞报》特稿)
(2009年3月编评,2019年3月删订,删略奥斯卡·辛德勒维基百科词条)
【《辛德勒的名单》:为发财而投机掠夺,为救赎而仗义破产_原创:笑独行_体面杂志(笑独行的和讯博客)2009-3-13 14:10:38】阅读(2025)
【《辛德勒的名单》:为发财而投机掠夺,为救赎而仗义破产_原创:笑独行_笑独行的时光网日志2009-03-12 23:29】回复 (6) | 877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