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在不断地变化,物随时移。或是繁华盛世,或是动荡不安;或是含蓄内敛,或是开放包容。但它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缺少美。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懈地寻美、发现美的精神。从古至今,诗人总是那个孜孜不倦的探寻美的群体。
盛唐繁华,道不尽的雍容华贵、说不尽的恣意放情。它的美很多,因而有了谪仙李太白,但也正因为有了李太白,盛唐的美才流传千载,余韵及今。“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便是盛唐的美,一种敢于斩碎险阻的勇气,一种从头再来的自信。“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也是盛唐的美,一种恣意放情的美,一种洒脱任性的美。李白是这种美的发现者,更是这种美的践行者,甚至可以说,少了李白,盛唐便少了一份洒脱。可见诗人对美的执着已不是追寻那么简单,甚至是去创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读这样的诗句,腥风血雨便弥漫开来。仿佛又回到了盛唐,跟随着凛凛铁骑开疆辟土。这是一种血性美,一种豪气美。诗人用直白而又富有杀机的话语将其展露无遗。
盛唐的美是多样的,但若是少了像李白这样的诗人去探寻、去发现,它恐怕会成为沧海遗珠,在历史的角落蒙灰暗淡。
盛唐若是意气风发的话,那身处两宋的诗人,又给他们自己的时代挖出了不一样的美。宋不及唐的强盛,因而保守。所以便有了婉约的美。李清照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夜雨过后,次日清晨,花的孱弱、叶的盎然便呈现眼前。晏殊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写花、写雁,写的是对流年易逝的感伤。苏轼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内心的孤独仿佛就化于了这寂静的深夜。辛弃疾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志向未酬的悲壮,将出未出,郁于心中,极尽婉约之美。只是婉约,两宋的美是不够精彩的。因而诗人又挖掘出了洒脱豪放、悲壮的美。边疆多战事?那便“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政治黑暗?那便“竹杖芒鞋轻胜马,何妨吟啸且徐行?”战火四起,无力回天?那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宋强敌环伺,惴惴不安三百年。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们依旧以他们那寻美的精神谱写出了不一样的宋朝文化。
时光再拉回东晋,万千言语便不得不聚于一人—陶渊明。东晋和南宋类似,它们都偏安一隅,但东晋是个政治更为黑暗时代。在这样的年代,诗人陶渊明家徒四壁,温饱尚存问题,他又是怎么去追寻美的呢?既然世俗美有所缺乏,他便转向了自然美。于是他歌颂田园生活,他说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说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发现了田园山水的美,同时他也依恋着田园山水。正因为有了陶渊明,东晋的黑暗中才透露出了一丝灵动和清新!
诗人是美的伯乐,是美的使者。他们发现美,把美带给世界、带给后人。无论时代的变迁,无论世界的变化,他们都一颗不断寻美的心。
(学生例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