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愿你一生都要学会 机智的善良,不要一味地去冲冲,这是作为父亲真心的话,也许这是自私的,但绝对是正确的,任何时间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你妈养你不容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发生了一起悲痛无声又剔骨剜心的人间惨案。
这天是周日,8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1个男孩,7个女孩),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去玩水。
没有家长陪护。
期间,有个孩子不慎失足,掉进了河里。
其他7个小朋友,看见小伙伴遭遇危险,一个个慌忙前去施救,结果,他们全部被河水吞没。
河水有多深,有多可怕,有多凶险,从官方公布的搜救信息里,可见一斑:
6月21日下午3点半,孩子们被发现落水,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救援队搜救。
直到6月22日早上7时10分,16个小时过去,8个孩子的尸体,才全部打捞上来
没有一个孩子生还。
没有一丝奇迹出现。
无法想象,孩子们在冰冷的河水中,历经了怎样的挣扎和呼救,最后还是被翻涌的河水和叫嚣的死神,残忍带走。
更无法想象,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痛失爱子的家长们,撕心裂肺地唤着那一个个少年,要历经多少暗夜,才能走出这场劫难。
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墙壁上总是挂着一些英雄的挂像,学习到非常多英雄事迹,这些英雄事迹不论是在哪个年代都会出现。对于这些见义勇为,无畏无惧的英雄,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他们的事迹更是感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内心。这些英雄不分年龄大小,都是我们敬仰的对象。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少年,15岁的他成为了救火英雄,而他的事迹本来是在课本中,此后,为何却要删除呢?赖宁的挂像也从墙壁上取了下来!
曾几何时,这位英雄让多少花季少年像他一样奋不顾身!?
这位救火的少年名叫“赖宁”,15岁的他正在念中学。当时的他生活在一个小县城中,四处是森林和山丘,这样的环境下赖宁的学习中专门学习了救火措施演戏。并且在几次真实救火现场,赖宁都用于参与。这让赖宁成为了学校的榜样,而且还收到了相关单位的表扬信。
这对于赖宁来说,受到表扬的他更加注重救火事件。并且只要有火灾发生的地方都会有赖宁的出现,也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赖宁再一次救火行动中遇到了困难。而这一次遇难让他的一生断送在火灾中,像平常一样,赖宁吃完饭后写作业,写完作业就早早出门了,在外面与同学们玩耍时发现了一出电线老化发出呲呲的火花声。
在别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情形赶紧回到了家中,然而赖宁并没有走,反而是冲了过去。起初的他阻止火灾的发生,谁知火势开始蔓延。此时已经有人拨打了救火中心的电话,在救火人员赶到后,火势非常凶猛,就让赖宁不要在这里。然而赖宁并没有听从,反而是想尽力帮助他们救火,因为火势蔓延得比较厉害,赖宁最终没能走出来。
这篇救人事迹是真实存在的,被载入教科书中。这样的精神一直被大家敬仰着,而且赖宁的画像也在学校的宣传墙上。为什么会从课本中删除他的事迹呢?其实我们知道当时的赖宁只有15岁,根本不能够参与救火行动,虽然他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的行为上是非常冲动的。
对于年轻的赖宁来说,还没有能力参与这样的事,删除的原因也是想让后辈的孩子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跟从,更要去理智思考问题。只有我们达到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够放心去做这些的事情。
为什么频频出现这样的悲剧?
除了孩子们本性善良,和我们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长久以来,不管是我们的学校教育,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不管是课本书本里的故事,还是电视网络上的舆论,都习惯向我们的孩子灌输高大上、伟光正的舍己救人和无私牺牲,借此弘扬某种政治正确的正能量。
鲜有人,坦然而真诚地告诉我们孩子:
在你还是个孩子时,你最大的任务,是保护自己,而不是无谓牺牲。
你不必去当英雄,不必去当烈士,不必用小小的身躯博那可能存在的万分之一。
你可以逃跑,可以懦弱,可以放弃,可以保证自己先活下来,然后借助外力,给同伴赢得一丝生机。
因为,你还是孩子。
我们需要英雄,但不要绑架孩子
生命的本质,说到底是一个自爱的过程。
我们对自己探索得有多深,接纳得有多广,洞见得有多透,爱得有多沉,我们才能把他人看得有多立体多丰满,才能把众生看得有多辽阔多慈悲。
因为,杯中有水,才能把水分给干渴之人。
心中有爱,才能把爱传给温柔之心。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爱和自救,和我们的社会需要互助和帮扶,并不矛盾。
我们的社会,需要英雄。
但,我们的英雄,如果总是牺牲的孩子,那这只能证明,我们大人做得还远远不够。
遇到危险时,你不要太善良,而是首先自保,活下来找大人商量。”
这不是自私,而是自爱。
这不是负能,而是家教本该传递的正能。
孩子,我宁愿你不善良。
因为,真正的善良,都带着自保的锋芒,都闪着自爱的光芒。
孩子生命只有一次,愿你学会珍惜,学会理智!生命只有一次,他属于你也属于家庭,属于社会,愿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认真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