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总是时间不够用?”我常常被这个问题困扰。
好朋友李枫去年生个小宝宝,每次看她在朋友圈里秀娃,都想喜欢得不得了。有天晚上我竟梦到抱着她的宝宝玩耍。李枫也不止一次地邀请我去她家,可我总是“没时间”,甚至越到周末要做的事情就越多。“没有时间”,成了我的口头禅,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是借口,更多时候,是实情。
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时间犹如一套严苛的规则,规范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小的时候,我最煎熬的一件事就是,在我一点睡意都没有的时候,父母强行关掉电视让我睡觉。因为睡觉的时间到了。每天早上,在我还一点不饿的时候,父母强行我吃早饭,因为,这是早饭的时间。上学时,老师说,上课必须要好好听课,下课必须去操场活动。从小到大,控制我们的貌似不是父母和老师,而是钟表上的时针。
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一书中写道:机械时钟的最早使用开始于13世纪欧洲的寺院,用于帮助人们准时地参加宗教活动。直到公元1345年左右,欧洲人才开始普遍接受将一小时分为60分钟,把一分钟分为60秒。也是从那时起,时间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参照框架,把人的生活从大自然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芒福德甚至认为,工业革命中最关键的机器不是蒸汽机,而是时钟。
在这种背景下,“时间管理”应运而生。中考前、高考前、考研前,“时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参加工作后,“时间管理”更是成为一门显学。它要求我们如何设定任务目标,如何把任务分解成重要和紧急,如何把控工作效率……这些方法无疑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只不过都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只教会我们更精细、更严苛地分割生命时间。
我们原本就是因为快而痛苦,可时间管理却教我们如何更快。即便这样,人们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从而心力交瘁。
每天早上,我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工作计划写在纸上。比如上午要编两篇稿子,我会安排九点到十点半编第一篇,十点半到十二点编第二篇。虽然计划得很好,可是在这期间,或许有作者在QQ上与我商讨文章选题,聊着聊着一个小时过去了。再或者有电话打过来,询问订阅杂志、投稿或者其他事项。解答了一通,半个小时又过去了。有时候忍不住,低头刷刷朋友圈,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回头一看,两篇稿子还摆在那,纹丝未动。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没时间吃午饭了,叫个外卖,边吃边看稿。
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提醒过人们,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一首交响曲如果从头至尾快到底,那么演奏者一定喘不过气来,因此,日常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也应如此。
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当然,我并不是说工作不重要,而是要平衡时间观,快工作,慢生活。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给出一些让生活慢来的建议,挺有意思的:
找一把公园的长椅,坐下来,观察生活
躺在吊床里看星星
散步,不要方向
在完全静寂中看一本书
在阳光下小睡片刻
在烛光中洗一次澡
睡到自然醒
曾经有好多人说过我,走路太慢。因为我总是在路中“撩猫逗狗”,看见谁家在溜狗,我会拿出手机,拍两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然后看朋友点赞和评论。虽然这是一件特别无聊的事情,但是却能让我心情愉悦。我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是受到科学认可的。
社会学家曾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闲暇时间在减少。因为,时间的“快”和“慢”也常常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
回想一下,每到周末,我都想利用一天好好放松一下。为了刻意度过闲暇时间,我大多数的选择是约朋友逛街,然后吃饭,最后看个电影。一天下来,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之外,好像并未得到心灵的放松。因为我并未倾情投入到这种“被动式休闲”中。
相反,每个月在做完一本杂志后,本是身心俱疲,可是我却可以利用一两天的时间潜心写一篇与工作无关的文章,我可以忘记时间、忘记睡眠。在写完一篇自己甚为满意的文章后,我会获得一种放松和满足的感觉。
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认为,这是一种“心流”状态,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心流发生时,心无旁鹜、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
我的朋友小雪是南方人,前几天来东北看雪,我带她玩了两天。小雪平日里是个工作狂,可是疯起来却像个小太妹。在KTV,自己能连唱三个小时;在酒吧,能喝到第二天凌晨打烊。可是照样不耽误她早上六点钟起来晨跑,第二天接着逛街。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回答说:“很简单,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本来就占用人生大部分时间,所以要把握好一切可以娱乐的时间。将短暂的双休日玩儿成漫长的工作日,这样才会让自己平衡嘛。”
将双休日玩成工作日。看来,决定小雪闲暇时间的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时间的深度。
事业与生活的秘诀,大抵就是将时间的“快”与“慢”、“深”与“浅”自由地切换吧。
喜欢,别忘关注~
作者:85后媒体人,爱胡说八道,其实都是正能量。爱聊职场,也爱聊八卦,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文章。一起聊聊关于一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