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到目前为止,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客观孤独主观不孤独。小的时候父母很忙。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别家的孩子放学回家总是热菜相迎,我却要面对黑漆漆的屋子。有的时候妈妈会提前回来备好饭菜再出门;有的时候饭桌上就留着几十块钱当作我的饭费。孤独吗?其实完全没有。我乐不得自己呆着,拿着书跑到家附近的台北大圆碗、麦当劳或肯德基,点上一份充实的套餐,找一个清净的小座,一边吃一边看书,不要太爽哦。小朋友都知道,爸妈不在的时候可以有多自由,我在家写作业、画漫画、写日记、看影碟、和小伙伴煲电话粥、去家乐福扫货、自己给自己炒个怪菜等,心灵与自我得到了极大的滋养。直到有一天,热汤把手烫个大泡,整个碗掉到地上碎掉。看着满地狼藉,我心生凄凉,才想起来找妈,才觉得自己原来是一个人,孤独的滋味不好受。当然除了这次偶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极为愉悦的。
第二个阶段是客观不孤独但是主观孤独。大概是因为比较自立,爸妈刚过完19岁生日就给我放走了。一个人在零下三十度的加拿大,一晃就是九年。这九年可真是喜忧参半,上学很充实,朋友也很给力,没耽误谈恋爱没耽误玩更没耽误学。唯一的痛苦就是没有文化归属感,时常感到孤独,即使当时处在密集的社交网络中。这种感觉我现在还记得:苍茫茫一片大地,零星几个小人儿瞎晃荡,冷了吧唧,大脑满满当当,却找不到更高明的人可以交流。苦!硕士答辩完转天我就回来了,真的是转天!谁觉得青山绿水空气好谁去吧,我可是呆够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已经没有孤独的概念了。有人陪,就从众;无人陪,就从心;无论有人没人,心里总是满满的。很多小姑娘都害怕别人说老,但讲真,慢慢成熟慢慢变老,人生是渐入佳境的。你越来越圆满,越来越与环境相融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有点像打太极,感觉微妙且美妙,我相信很多人都懂。
所以回到主题,面对孤独,至少进化到现在这个阶段,感觉还是可以handle的。
于京津城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