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影子
-1-
你在医院里照顾过病人吗?
就是那个今生最怕失去的人;
就是那种要靠药物和设备维持生命的病人;
就是那种心情每天会随着机器和检测结果上的数字起伏的病。
那个时候你每天都只能机械的听着医生的话,医生说要做透析然后告诉你一大堆预料不到的不好的后果,你也只能木木的点点头说:做。医生说这项治疗可能病人会醒不来,但是不做现在就醒不来,即便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向好的概率,你也只能一边祈求奇迹的降临一边说做吧。病危通知单多到你甚至都已经免疫了,看到它的心情就像拿到一个普通的药单一样,你每天睡在医院的走廊里,梦里都在怕医生叫XXX的家属……
床上躺着你今生最爱的人,那是你所有的依赖,你的精神支柱和所有的希望似乎都跟着要倒下了,在这样无尽的黑暗、无助、痛苦的日子里,那个你以为唯一可以依靠的恋人打来电话开心的讲述着自己假期的游玩计划。
四年多的苦心经营的爱情跟着也死了……
紧接着又要面临着毕业几个月工作还没有头绪的迷茫和无助。
你有没有在这样的瞬间觉得人生似乎毫无意义?甚至觉得自己活着像个废话,这种瞬间的“无意义感”似乎要将你一击即垮,你不知道这一切什么时候是个头,又害怕到达尽头的那一天,你每天生活在这种黑暗的日子里,机械的应对着将要发生的一切,看不到他好起来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人生的希望。
-2-
其实,“痛苦”最苦的不是你所经历的那些事,不是痛苦本身,而是对痛苦的无知,那种痛苦的未知性就像是你的头被蒙在无尽的黑暗里,你呼吸都感到困难想努力的逃出去却只是被撞得头破血流。一旦我们对“痛苦”有了清晰的认识,事情就有了解决的突破口,可很多时候我们在这种“无知中”就已经被打败,因为我们失去了希望。
所以,无论如何请不要那么快就失去希望。
那些让人痛苦的事件从来都没有可比性,就像你不能说一个不健康的人比不能满足温饱的人更痛苦或者更幸福,人生若没有了希望才是最大的痛苦。
因为我始终认为有希望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才值得过。
-3-
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表明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B所引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失恋。同样是对于失恋,有人觉得失去这个人今生再也无法爱上另一个人,或者再也没有人会爱上你的话,可能这场失恋对于你的打击会比较大,选择轻生者有之,结束对方生命者有之,致精神不正常者有之;但如果你觉得只是失去了一个不合适的人,那么经历这场失恋可能你会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你来说失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同样是失恋,不同的看法使人做出了不同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其实,不是所有的失恋都需要用泪水来祭奠,也不是所有的厄运都会让人失去希望。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说的,在遭遇和回应之间有一个空隙,在这里你有选择对你所遇到的事情做出任何回应的自由。所以很多在我们看来遭遇的结果只不过是我们对这件事的选择性回应的结果,使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导致的。
-4-
1905年3月26日,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诞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1942年,弗兰克尔和家人一起被关押在一个纳粹集中营。在那里,他尝尽了各种苦难与凌辱,在这暗无天日的几年时间里父亲饿死,母亲、兄弟还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或被纳粹残酷地杀害,或被送进了燃气炉或病死于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他尝尽人间苦痛,忍受饥饿、寒冷、毒打、侮辱、凌虐,经历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失去尊严的痛苦的他,依然觉得在特定环境中,人们有选择自己面对这种境遇的方式、态度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在追求着自己生命的意义。
后来他将自己在集中营的生活和想法,以及如何解决人们的“存在之虚无”或者说“无意义感”的研究成果写成《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启迪了无数人。
5
我始终觉得享受生活不是吃喝玩乐不等于及时行乐或者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真切的去感受,即便遭受厄运或痛苦,也能积极的面对,把握这个实现精神升华的机会。有人说,积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有机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价值,而消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满足对美、艺术和自然的追求,我想这就是享受生活,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生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是自己去经历,怀着希望享受当下的每一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每个人的生命也有不同的意义!
6
自从做了哲学节目之后,后台有很多人向我诉说过自己的痛苦经历,也有很多人抱怨人生苦短,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你总说自己的生活有多苦有多难,有没有想过,你配的上这些苦难吗?
l\",\�h�o*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