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见微信公众号一个个“未读”的红点,看见朋友圈分享的一篇篇“爆款”的文章,看见桌上那一摞想看又不知如何看起的书,我便焦虑不堪、狂躁易怒,有时甚至自暴自弃地打开视频,追起综艺来……人还是要振作起来的,因此在这儿写下我最想解决的,也可能是你最想解决的问题——知识焦虑。
一.发现问题:“知识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
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天有无数的、有用的、无用的或者是“看似有用实际没用”的消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比如:每日关注的公众号的文章推送(有用的);比如:每日微博推送的明星八卦(无用的);再比如:每日微信群聊里@你的消息(你以为有用的)……我们被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搞得精疲力尽,我感受最强烈的一个现象就是:“当我打开微信,刷着朋友圈时,不一会儿大把的时间就过去了,这时反应过来的我只有两种感受:‘时间过得好快啊,我好累啊!’”。
(二)碎片化的时间
如今,我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我们的时间被工作、家庭、社交、娱乐…瓜分地四分五裂,很少有大块的时间用来学习了。上学期间,最起码可以用临近考试最后整整三个星期学习一门课程,虽然是应付考试,但至少学了个入门;现在连入门都难,因为我们觉得没有那个时间,但请仔细想一想,你真的没有时间吗?
(三)学习一项技能是长期的
大多数人知道“学习一项技能或者一门学问是长期的”,这其中,又有大多数人不接受“学习一项技能或者一门学问是长期的”,他们渴望立马掌握,或者说用尽量短的时间去掌握这项技能,以满足他改变现状的需求。这难道不是明知故犯么?明明知道短期实现不了却不接受,他不焦虑谁焦虑?!
(四)不愿放弃部分安全感
貌似大多数人都缺乏安全感,面对满足必要条件的A、B、C、D他都想要,总觉得少选了一个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只有都选了才足够放心,足够有安全感!有句俗话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碗里的都没吃完,急什么急嘛……
(五)不会选择
这也是一直困惑我很久的事情,等等,我为什么要用“也”?每个人生的关键点我们往往都在做选择题,不信你想一想。“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越来越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可现实是,大家越懂得道理就越不在乎,就越不愿意去思考它。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会选择,所以,“不会选择”带来的焦虑感也只能默默承受……
二.解决问题:如何有效地避免“知识焦虑”
(一)接受客观因素
“信息泛滥”、“时间碎片化”、“学习是长期的”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我们没法改变,只有接受。
面对“信息泛滥”心里想,信息那么多那么大,本来就看不过来,就算我拼上命也看不过来,我看不过来别人也看不过来,我何必为此而烦恼呢?
面对“时间碎片化”心里想,既然时间已经零碎了,那我就把每个零碎的时间用起来,一块块拼起来,最后达到“一整块时间”的效果不就好了。于是,你每天花零碎的10分钟学习你想学的技能,这样一天天的拼起来,效果是一样的。
面对“学习是长期的”心里想,我要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不求立马见效,只希望通过“长期”让自己掌握这项技能,不急不躁,提前准备。
(二)放弃部分安全感
这让我突然想到笑来老师提到的一个设计原则——留白;即,不完美才是完美的。
认真严肃地告诉自己,现在不可能立刻马上都“全部拥有”,只有暂时放弃这些,才能更好地拥有那些。
剩下的,就交给“选择”吧。
(三)如何选择
一句话:添加必要条件(这里一定要重视“必要”二字)
关于选择“学习”的必要条件,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①时间总量——你需要考虑学习这项技能会不会超出你的“时间总量”。
②能让自己成长——你需要考虑学习这项技能是否能让你积累能让你成长,如果你偏要学习“吹口哨”我也没什么意见。
③成体系——你需要考虑这门知识和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是不是系统的、成体系的;我还没有见过一个靠天天看微信公众号而成为大神的人,如果有,那也是少数。
④有繁衍能力的技能——你需要考虑习得了这个技能,是否可以创造或者应用多个领域;比如:英语、逻辑学、概率论……(注意:这一条是个人建议,不是绝对必要条件)
当然,还有很多源于你个人情况而产生的“必要条件”,比如:“成本”、“与专业相关的”、“更多动用脑力思考的”等等。这里我还是想再强调一下“必要”二字,你需要仔细的、一遍又一遍地考虑清楚“这个条件真的是必要的吗?”考虑清楚了,必要条件罗列完了,你可以进行排除了……
毕竟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大多数事物发展的规律,方法也不例外,我们的方法会随着我们思考地深入而更新迭代,欢迎你在这里留下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