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啥是佩奇”的话题刷爆了朋友圈。
打开朋友圈,发现有很多商家已在蹭热度营销自家的产品了,车、手机、机器人都能沾边,有的甚至还能与保险、母婴产品挂上钩,且不说效果怎么样,但真是佩服商家的联想力。
我反而有些疑惑了,这个话题这么火,那究竟啥是“啥是佩奇”呢?
经查询,原来是《小猪佩奇过大年》电影的预热宣传片,其实也就是广告片。该短片用将近6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偏远乡村的留守老人为城里生活的孙子精心准备新年礼物“佩奇”的故事。老人从电话中得知孙子想要个叫做“佩奇”的新年礼物,可是他根本不知道孙子要的这个佩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了满足孙子的新年愿望,老人着了魔似地四下打听,到处寻找,甚至动用村委的广播,也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形象,还差点把活猪涂成红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听说有点像鼓风机(这种鼓风机是手摇式的,是旧时农村灶火上煮饭时吹火用的),于是亲自动手硬生生的将鼓风机改装成了“佩奇”,并亲手送给了孙子,虽然换来的是孙子有些茫然的目光,但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看完宣传片后,不得不佩服导演高明的营销方式,导演选取的题材能直击观众的心灵,能广泛地引起大众的共鸣,而这种营销方式在营销学上叫做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就是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节选自百度百科)
有很多网友直言戳中了泪点,有网友甚至看了好几遍,哭了好几次,主要是被片中的老爷爷对孙子的爱感动到了,在中国社会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这种隔代亲情节肯定能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另外,此短片也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乡村发展之现状,“留守”、“空巢”、“乡村春节凄凉”、“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城乡差距”,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这些词此刻一股脑地涌了出来,这让我想到了多年前在天涯论坛上读过的一篇反映时下农村现状的文章《三十年后中国将无“农村”!——春节回农村老家见闻及凄凉预感》,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就不展开来阐述了,相信大家会有同样或者更深地体会和感受的。
这次情感营销不仅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好评,而且也带动了佩奇模型系列产品的热销。
据媒体报道,片中爷爷为孙子自制的“鼓风机佩奇”已经引来了大量网友的追捧,并有商家已接到大量订单,将陆续制作,比如咸鱼等线上交易网站迅速上线了一批“电影同款佩奇”,并卖出了高价,并且市面上不同品牌的此规格手摇鼓风机价格从20元至29元不等,被制作成“佩奇”后价格翻了3倍以上。
无独有偶,这种情感营销方式,在2016年百事可乐同样采用过,虽然一个是电影IP,一个是产品IP,但在营销方式上是大同小异的。当年正值猴年,百事可乐携手六小龄童拍了一个广告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知道,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孙悟空角色妇孺皆知,已经深入人心,是一代人的回忆,当时他的号召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商家正是利用了用户这种情怀进行营销的,当时广告一发出便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不亚于现在的“啥是佩奇”,更是带来了不错的效益,百事中国推出的全球限量版乐猴王纪念罐,上架仅2小时后,江浙沪库存变已售罄。且推送的预热文章,在短短2小时内,累积阅读数就已突破了10万,这对许多品牌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得到了行业内外无数地好评,进而引起媒体效应,比如《人民日报》党报等纸媒的自发效应,共计约有数十家媒体自发报道,促使乐猴王纪年罐成为了猴年的热销产品。
众所周知,18年上映的《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却是一个情感营销的失败案例,该片试图借用人们对老版乌龙院系列电影“情怀”感染吸引观众,但故事节奏错乱,平庸,甚至恶俗,最后导致票房惨败,可谓是毁了经典。所以说前期宣传的固然好,但关键还是看内容的质量。
“啥是佩奇”这手感情牌究竟打得如何呢?目前是比较成功的。那么,大年初一上映后的票房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希望这次也能创造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