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内容解读
“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帕克,最后都离我而去了。到头来,我相信人生是不断的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的与他们告别。” “发生就发生了。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 “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他们很牢固,你必须依靠。”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作为李安导演耗时五年,斥巨资拍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便热受好评,并荣获奥斯卡金像奖。该影片通过讲述少年“派”因随家人搭船迁国遇海难,在一只救生船上同一只成年孟加拉虎共存亡了227的骇人听闻的漂流故事。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向观众抛出关于幻想与真相的问题,发人深思,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
1、信仰的迷惑:寻找与质疑 “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的楼层,很多的房间。” 面对作家对“派”同时信仰多种宗教的质问,派回答了这样一句话。 本片是关于人性与兽性的探讨——人性在于信仰,而兽性在于生存。在影片初始,“派”不断地由一种信仰,过渡到另一种信仰。由于宗教种类的繁多,“派”只能在众神中不断探求着真神的存在。然而神的定义却无真正意义的存在于世。所以当幼年时期的“派”偷喝教堂中的圣水被发现时,面对耶稣雕像,“派” 不断的向教父提问关于心中对于神的迷惑,而教父的回答并未让“派” 对神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理解。在他的心中,他对于神的迷惑仍旧像极了自己的名字“π”一般,无限不循环般蔓延。
对于父亲要他理性对待宗教的反复叮嘱,他似乎更认同母亲对他所说的:“科学研究外在世界,宗教让你了解内心。”所以因对自我内心的懵懂,“派”愿相信帕克(一只成年的孟加拉虎)的眼中存在灵魂,而非父亲所言的自己看到的仅是自己内心情感的倒影。直到父亲因他冒着生命危险喂帕克进食而动怒,决定让他亲眼目睹帕克残忍的捕食活生生的羚羊,“派”心中的信仰根基才有了第一次的动摇。而他对于信仰的选择,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体会。
2、人心似困兽 漂流不回头 像电影《烈日灼心》中,伊警官所说的那般:人是神性与动物性的共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以神性的状态出现,他们对于万物充满着敬仰与慈悲。然而一旦人的生活状态被现实所打破,随之牵发的则是隐藏于他们体内的兽性。困于汪洋大海的“派”在面对风刮雨晒、食不饱餐的困境中,还不得不时刻提防着被同样处于饥饿中的帕克吃掉的危险。于是,现实的残酷与他自身对于生的渴望,不断地激化起他内心所隐藏的兽性。最终,在饥饿的逼迫下,他像猛虎一般大口撕咬着生鱼肉。此时,“派”心中的兽性已完全激发,禁食肉类的宗教戒律也全然不顾。随着体内兽性的完全激发,“派”在面对帕克时也不再像刚开始那般对它充满恐惧,他开始尝试驯服它。通过吹口哨,投食等一系列训练之后,帕克终于被他所驯服,而他也不在畏惧帕克,开始同它共住一船。这一镜头使人性与兽性合为一体的主题得到升华,而在这合二为一的共处条件下,“派”与帕克继续漂流在这无际的汪洋大海之中。
此后,在经历的一场大暴风雨中,“派”神性的一面同神展开了直接的对话:拷问人生的意义。暴风雨中的“派”无所畏惧,直面暴雨的吹打,如同神一般高大无畏。而原本看似凶猛的孟加拉虎帕克,却像失去了威风般缩在船中的角落里,无可奈何的在暴雨中挣扎,想要摆脱却无能为力。导演在这里将神性与兽性作与对比,两者之间关系显而易见。 随后,经历了暴雨过后的他们遇到的海上浮岛则更像是神对“派”的旨意般出现,通过对在浮岛上的大树中隐藏的人类牙齿的发现,“派”突然明白了神想要表达的旨意:我们需要上帝,但更需要尊严。神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度过一时的灾难、危机,但一切的帮助都是富含代价的,倘若自己不思进取,躲在浮岛之上求安乐,那么终有一天,自己也会像所得牙齿的主人一般葬身在这座浮岛之上。所以,明白了一切的“派”果断地离开了浮岛,继续开启漂流之行。
3、童话下的残酷现实 我们怀疑所有的美好,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面对“派”所讲述的关于自己与斑马、红毛猩猩、鬃狗以及老虎帕克间的奇幻漂流故事,前来拜访最终得以获救帕克的日本记者果断地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说到:“我们要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我们要知道真相!”然而当“派”讲述了另一版本的漂流故事,即关于自己与吃肉汁饭的水手、母亲、蛮横的厨子间相互残杀的故事后,他们却又选择了拒绝报道真相。因为这个真相过于丑陋、过于无趣、过于绝望。相对于残酷后者,他们宁愿选择相信荒诞的前者。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你主宰不了当下,也无法预料未来,但你主宰的了对过去的记忆与对未来的幻想。所以面对过去与未来,“派”更愿意向别人讲述,也更愿意别人相信的是那个关于少年与猛虎至今的漂流故事,而非关于人性与兽性之间的残杀相识的可怕故事。
4、总结 “派”的经历、对于信仰的寻找,漂流所幻化出来的实则都只是表面。在困境中、在现实中,理性和信仰总相互冲突。“派”的遭遇,使其体内的人性、兽性,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得以呈现,而残酷之下终归是要有信仰。 信仰是经历苦难之后遗留下来的部分,是为了弥补谎言而做的救赎;人性是开于心中的那多莲花,纯洁而美丽;而兽性,则是困于心中的猛虎,残暴而阴险。两者存在着共性,又相互压抑,而信仰恰恰是对兽性压抑的完美载体。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美好的事物,却总是无力改变现实的残酷,唯有调整自身的态度,方能为生活拼出一天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