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生而自然的。
这种爱是大自然的设计,你看生活在地球上的多数动物也如此,对于自己的后代都倾尽全力去爱它,这种爱包括哺育、安全防卫、训练使之独立能够适应环境。
看纪录片《王朝》之《企鹅》,企鹅爸爸妈妈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艰难的孵化一颗蛋,企鹅爸爸孵蛋,企鹅妈妈就去海里捕鱼,轮流值班直到企鹅宝宝出生并且一点点长大。有一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当企鹅宝宝长大一些的时候,它还想赖在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里,被企鹅“家长”轻轻一脚踹开,踉踉跄跄的往前走了......如果说企鹅爸妈千辛万苦哺育的过程让我觉得爱的伟大,而这一脚踹也让我觉得爱的深沉而理智。
而对于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而言,爱是什么呢?这是我一直好奇的问题,一直探索的问题。
最近辅助孩子发展的一个案例给了我很多启示。孩子拒绝在有第三个人在场的情况下发言,跳舞挺好的但不喜欢当众展示自己,对于新的学习内容会感到紧张焦虑。妈妈很温柔有爱,接纳度很高,小朋友跟同伴一起玩投入而开心。
在我了解情况之后,我觉得需要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这个辅助怎么做?给与鼓励不行,她选择了我不要。氛围轻松而愉悦,但是你却明显觉察到她的紧张。长时间以来她已经在这类事上给自己拉起了安全警报,所以她紧张焦虑的呆住。
在几次鼓励方案后,我想起来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课程,课上科恩和同学志愿者演绎的“恐惧测量计”的游戏闪现在脑海里,如果它的测量值是0到10,慢慢的走近,孩子的紧张值增加但是不会到最高值10的崩溃。我觉得轻推是一个方案:给孩子一点压力,告诉她:“这件事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得到锻炼,你可以选择坐在前面的椅子上也可以选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你可以跟你的好朋友一起。明天每个人都要来。”这样的压力之下,加上原来轻松的氛围,她迈出了自己觉得很难的一步,在小团体面前展现自己。其实过程还好,关键就是开始。所以轻推,即使孩子觉得有点紧张,但孩子离开舒适圈挑战新事件之后她也会很有成就感,很开心。如果我们任由孩子处于原来的状态她就不能够在需要学习的生活社会技能上通过刻意练习而提高自己,很明显,这件事情之后她能够在更多的事情上挑战自己。我们为她高兴,而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她自己。
这件事情也让我联想到另一件典型的案例:2007年,在自己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听到带导师傅说她家孩子的情况:因为老人带孩子出去社交机会少,孩子看见陌生人紧张。陌生人在5米之外没有问题,但是再走近就要哭了,如果直接接触就要崩溃了。这个5米的距离也是恐惧升值到极限到距离,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克服这一关,也需要轻推孩子体验的紧张,孩子同时也会体验交友的愉悦,只有如此,越来越多正向的经验帮助孩子走出心理设限。
而如果究其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紧张焦虑?为什么孩子会看见陌生的大人或者陌生的小朋友紧张?或者遇到一类事紧张?如果我们能够预判到孩子的成长需要这种生活社会技能,比如社交,比如学习新本领,就有意的给孩子创造环境,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接触并习得就可以了。如果缺少训练就会导致自感能力不足而退缩,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所以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而设置一个适合的成长环境很重要。在完备的环境里,我们放入孩子成长需要的一切,他可以依据兴趣自由选择,兴趣指导下她挑战这件事充满了乐趣,有着高峰体验或者说“心流”的感受,她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的技能。把技能的掌握发展成兴趣所在,能避免孩子产生焦虑。如果焦虑已经产生,慢慢引导也可以跨越这道坎。
聪明如企鹅,为了企鹅宝宝能够独立,为了企鹅宝宝能够适应生存环境,给宝贝儿轻踹是种在不同时机恰当的爱。
智慧于我们,爱是什么?
爱是全心的接纳与陪伴,
爱也是逐渐的放手和轻推,
轻推,帮助孩子战胜焦虑,除了接纳鼓励之外也是一种爱,百分之百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