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朋友小A聊天,他是农村的,现在在北京工作,之前有谈过一个女朋友,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是从高中的时候变开始了所谓的“恋爱”生活,俩人还是同桌,着真是羡煞旁人呢,和所有人一样,两人也成和普通“情侣”一样,幻想着在这之后的生活,幻想着有一天可以一起买套房,吃吃喝喝,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携手一生,真的就像青春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打打闹闹,相互拌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可惜,不知道为什么,两人在高二快过年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吵了一次架,也是唯一的一次,从那之后两人很“默契”似的谁也没有和谁在说过一句话(当时好像也没有吵架,就是学校里的春节晚会结束之后,俩人就再也没有和对方说过话了,同时,谁也没有提“分手”这个字眼,这个是和小A同学后面聊天时说出来的)。
当时的小A同学并不是很喜欢上学,于是小A高二上了半年就去上海打工去了(在学校保留了学籍),在上海折腾了一年半,高三因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参加了专科院校的单招考试,很荣幸的是考过了,之后就开始了大学学生涯。大学生涯也是如此的短暂,据他说,还没有反应过来,大学就已经结束了。就是房琪在《我是演说家》中说到的那样:“刘宥嘉有一首歌”青春兵荒马乱,我们潦草的离散“有谁听过吗?那首《心酸》,现实是我们还未配妥剑呢,出门便已是江湖。“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也知道,我高中离开学校之后,她也就随之离开了学校,没有继续上学,我也知道她就是青岛工作,我还偷偷跑到她工作的地方找过她呢,当时还有几个朋友笑我。说我:这真是隐形的守护啊。可是我没有告诉她,后来和我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知道了她有来我当时上大学的城市,但并不是找我。去年年前回家的时候,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我们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其实那时候我知道她准备定门了,当时也有问过她这个事情,她说没有的事,可能是在保护我的那一点尊严吧,后来6月我去了杭州,那个时候也有聊过一次,她说她不经常吃早餐,我原来也是这样,现在有了慢性肠胃炎,哪怕是夏天,也不敢吃冰淇淋,喝水也是温水,基本都不和凉水。所以就想给她买点一些适合当作早餐的麦片、面包什么的。她当时和我说她还没有男朋友,甚至我都想重新把她追回来,都做好了追求她的一些事情,找人帮助。就找了她闺蜜,要来了她的地址(我和她闺蜜的聊天截图有发给她,她闺蜜发的,主要是要她的地址,因为我当时要的时候她没给,她闺蜜当时也不知道她的新地址,就是具体的,就把聊天记录发过去了),她闺蜜告诉我她已经有男朋友同居,定门了(她闺蜜以为我要过去捣乱)两次我都选择了相信她,但是当我国庆节准备回去准备将这个事情落实的时候,在高铁上,突然发现她闺蜜发了几张她们四个人好久没见的朋友圈,照片中的她依然很好看,可惜她已经成为了他的新娘,为他穿上了嫁衣,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好可笑。中间有好几次她闺蜜有说过她有男朋友、定门的事情,但是我没相信,其实也不是不相信,只是自己不想去相信罢了,谁会等一个穷小子那么长时间呢,生活又不是电视剧。“这是小A同学说的,我只能说,他简化了一些他之前做过的傻事。
我问小A,有恨吗。他说:“当然有恨,只恨自己无能。爱情根本就承载不了过多的附加条件。”他说完这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我觉得现在的他就是石小猛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的一个翻版,只不过他没有遇到“沈冰”,遇到的是“杨紫曦”。
我和小A认识了能有十二三年了,初中开始就一个班级,高中一个学校,大学一个学校,后来我改了专业,也是一个班级,甚至有一个学期,一个宿舍。他的为人,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我都知道。
但是,这个事情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评判到底是谁对谁错。只能说,有缘无分,或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谁对谁错。感情这个东西,谁又能真正说的明白,说的清楚呢。就想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面写到:“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
那天,小A喝醉了,他曾经戒过的烟,又点了起来。“别拿金钱去考验友情,也别拿感情去考验所谓的爱情”这是小A同学,比较认同的为数不多的一句话。但我始终相信,他会遇到一个真正对他好的人,因为他的眼神还透露着对美好事物的幻想。虽然他看上去很理性,但是我知道,他其实是一个感性的人,他感性起来,一沓糊涂,没个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