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导读:现在小儿中成药的使用是有些泛滥,一些诊所大夫是西医,对于一些中成药的使用是按着西医的思维进行使用。市售有不少止咳药品,但其适应证和服法等写得不够详细,加上一些大夫的胡乱使用,导致不能收到满意效果。
漫谈小儿咳嗽
作者/刘韵远
小儿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冬末春初,气候寒暖变化无常,小儿患咳嗽者较多。尽管市售不少止咳药品,但其适应证和服法等写得不够详细,因而不能收到满意效果。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不对症
中医最讲究辨证用药。大凡咳嗽之症,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分,外感咳嗽又有风寒与风热咳嗽之别。尤其在寒冬季节,小儿患风寒咳嗽者居多,不少患儿家长不问咳嗽之因,不加选择地服用清热止咳药,或误认为咳嗽就是气管炎,服用不少消炎药,结果亦未收到满意疗效,其原因就是药不对症其效难明。
在寒冬季节,小儿患风寒咳嗽者为多,市售药品多是清润止咳剂,或是综合性制剂,其针对性不强。因此,刘老认为应恢复传统服药方法,随证加入引经药,根据不同病症选用不同药物增强其药力。譬如:外感风寒咳嗽较重,不发热或伴低热,恶寒无汗,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浮或浮数,在服用咳嗽药的同时,应加入葱白1寸,生姜3~5片,红糖适量,煎水送服。以达辛温散寒,宣肺止咳之功,使肺气宣畅,而咳自止。
若见风热咳嗽,发热与咳嗽并重,舌质偏红,舌苔黄白,脉搏较快,在服咳嗽药的同时,应加芦根、生石膏各15~30克,或加桑叶、薄荷各3~6克,或加冰糖适量,煎水送服,以达辛凉透表,清热而止咳。因此建议各生产药厂,除写明药品主要适应症外,同时要注明加用某种引经药的服用方法,以提高疗效。
(二)反复感冒
感冒为百病之首,又是诱发咳嗽的重要因素。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邪,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门户。外邪侵犯机体,不外两个途径:一是从口鼻而入,症见打喷嚏、流鼻涕、咽痒声哑,或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而诱发咳嗽。二是从皮毛而入,除症见咳嗽外,多伴有发热、恶寒、无汗等全身症状,或二者同时存在,说明咳嗽与反复感冒有密切关系。不能见咳止咳,应随症选加不同的引经药,同时应注意加强护理,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是防止感冒咳嗽的重要环节。
(三)忌口问题
早已被历代医家所重视,俗有“药疗不如食疗”之说。药有寒热温凉“四性”,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病有“寒热虚实”之辨。患儿在发病期,应根据不同病情,选用适应病情的食品,才能起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作用,否则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延误病情。
忌口方法有二:
①疾病忌口
一般来讲,虚证与寒证咳嗽,忌食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寒证与热证,忌食辛辣厚味等热性食品。譬如风寒咳嗽,宜选用葱、姜、桂皮和鸡蛋、瘦肉等,辛温散寒和滋补食品,此不仅有助于药力,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②服药忌口
在服药期间,有些药物忌食某些食品,反之某些食品又可影响某些药物的疗效,说明服药期忌口非常重要。譬如:在风寒咳嗽期,常用药物多是葱、姜、桂等辛温散寒药,如果此时服用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就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在服用桔梗、甘草或黄连时,应忌食猪肉等,否则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而影响疗效。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儿科名医刘韵远临证荟萃》,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刘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