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川川在饭桌上发了一个“我信息”——“我真想变成爷爷那么老。”
我很好奇,“为什么呀?”
川川说,“咱家只有爷爷不用上班也不用上学,可以天天待在家里玩。上个月儿子又上演起不去幼儿园的戏码。
早上有雾霾,爷爷嘱咐我开车送川川上学。好在我昨晚上就给儿子做了很多的铺垫工作(预防性我信息),倾听了他在幼儿园里的一些故事。我觉得昨晚的预设——今早早点出发,是明智的。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走了,儿子,咱们只有10分钟了,赶紧穿袜子和鞋,我担心会迟到。”
川川把自己的脚丫子塞在沙发缝隙里,看着我调皮的笑。“不!我不要去幼儿园!”
我谨记不发火,戈登一下。耐下性子坐在他身边。想起上次他跟我抱怨说老师批评他睡觉说话,醒的时候穿衣服又赶不上其他小朋友他很挫败。我后来都跟老师都有了深入的交流。老师也很理解,不强行要求他一定要睡午觉,只要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就好。
“你不想去幼儿园,妈妈有点好奇,是在幼儿园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我就不去幼儿园。”
“妈妈要去上班,你和姐姐都要去上学,我们晚上回家还可以在一起玩。”我把他的光脚丫子从沙发缝里拉出来,他很快地又塞了回去。“我不去幼儿园”。一脸坚定的看着我坏笑。
“今天是周五,你看今天完了明天就是周末了,我不用上班,你也不用上学了。”我本想让他多憧憬一些未来能够团聚在一起的happy时光。
“妈妈,我喜欢星期五,可是我今天就是不想去幼儿园。”他不去上学压根就不是来自分离焦虑。
“妈妈知道你不想去幼儿园,想在家里玩。可是你看我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爷爷奶奶也要去买菜,谁在家里陪你玩啊?”
“我不要有人陪,我自己玩。”
“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一些,可以自己玩,照顾自己了。但放你一人在家,我还是会担心。”
“妈妈你走吧,我自己在家里玩。”
“我为你数20个数,你肯定可以穿好鞋子在门口等妈妈(激将法+游戏力)”。不听。
我尝试把他的脚拉出来穿袜子。也同样无果而终。
不得不说,他这一招真的很有“想法”!
这时候,我跟自己说,他不去幼儿园可以把我给搞愤怒吗?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我不能也不应该控制自己的孩子。这对我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奶奶在家里,他可以得到安全的照顾,也许他就是今天不想去吧。我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受挫,但又不想让自己深陷在这个情绪里。想到这里,扭头跟老公说,“儿子怎么劝都不去幼儿园。我得抓紧时间去上班了,工作任务太紧”。
老公挥挥手,你走吧。
当我在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爸爸给我发了信息。已经和奶奶成功地把儿子送到幼儿园了。
WHAT什么情况?老公问儿子,“你为什么不跟妈妈走?”
儿子说“我想跟妈妈走,但是妈妈已经走啦……”
好吧,不论发生了什么,从这个过程看,也许我当时再坚持那么一点点,兴许就接住他的玩笑了。或者可能是老公也要去上班,他在家里玩不了他爸的手机了,感到无聊。我是担心自己的情绪上来的。当我们为了结果(今儿必须得去上学,不去不行)而去坚持的时候,就不再是真正的沟通了。我看见了孩子,体认了他的需求,在前一脚的当下,他不愿意去上学,我走后的当下,他又改变了主意。我们允许孩子转变心意,生活也就回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