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奇妙,有时很多不愿意面对的抉择会一一出现在眼前;许多你期待的选择,恰恰与你背道而驰。——题记
1
人生如戏。
有时,你自认为年少在某些方向很有天赋,但实际工作中你原以为的天赋恰恰是你的短板;相反,年少的你对某些领域反感至极,甚至抱以绝望,工作之后恰恰又是这一领域给你耀眼光芒。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培训教父级人物。第一次高考,他英语考了33分,第二次考了55分。
历经三次高考才考进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一年后本想到美国留学,但因为英语成绩拖了后腿,没有去成。
英语,就是俞敏洪的拦路虎,就是他成长的绊脚石,俞敏洪说他真的没有语言天赋,对英语可以说“恨之入骨”。
可这就这个天生对英语憋脚的农村娃,却亲手创办了英语培训帝国。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谁会想到当年因为被英语蹩脚被拒绝的青年,竟然能以英语培训机构掌门人的身份登陆美国呢?
是的,只要有可能,事关人生发展的重要选择当然要避开自己的弱项。
马云眼中的数学,就跟俞敏洪眼中的英语一样,枯燥痛苦。第一次高考,马云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考了19分。
比俞敏洪幸运的是,他选择强项英语作为专业。据说,他的父亲责骂他的时候,马云就用英语来还嘴,搞得父亲不知所云,可见英语之天赋。
他又没有俞敏洪幸运,马云最终只考上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杭州师范学院外学系。
英语虽然是强项,马云也只是当了两年的英语教师,随后跳槽创业,直到今天成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咖,身价千亿级别的新兴贵族。
什么是强项?什么是弱项?什么是天赋?什么是“天负”?什么是兴趣?什么又是讨厌?
“马云的数学和俞敏洪的英语”告诉人们,现实工作中并没有教科书答案。上不上名牌大学与你在未来的收获,并不能绝对划等号。
不论怎样,对高考的态度,都应该优雅一些,就像马云告诫高考学子那样——
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2
高考一过,又有很多同学纠结于填报志愿了。报志愿的压力,不亚于又一次高考。
是优先考虑学校知名度再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专业再考虑学校知名度?是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参考,还是以未来发展为主要参考?
仿佛这一次志愿,就决定了人的一生。是的,这很重要;但又不是很重要,不论你承认与否,这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次普通选择罢了。
是的,有可能,我们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的事业,就像结婚一样,找个相爱的人白头偕老,这无疑是最幸运的。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不信,看看那些过来人,看看那些成功的过来人,现在所从事的行业又有几个与当初的志愿是完全吻合的?
所以说高考报志愿,这一次选择又能决定什么呢?又能对你以后的人生有多少实际影响呢?
当然不能说微乎其微,但起码也不是一锤定音。开挂的人生又岂是一次高考选择所能决定?
有一个名人不得不说。
刘强东,当年宿迁高考状元,总分680分。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而刘强东家还连放三天电影给当地村民沾染喜气,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出身农村卑微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官。所以,本来以上清华大学的刘强东却填报了人民大学的社会学系,想通过在有着“中国官员摇篮”之称的人大四年苦读,最后从政能当个官员。
那时,他的小目标是当个县长。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入学当晚,刘强东的美梦就无情的被击碎了。因为同系的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当时人大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
更让他崩溃和绝望的是,本以为志在必得的预备党员资格也丢失了。这让他极其苦恼,他感觉“从头凉到脚”,简直晴天霹雳,用刘强东自己的话来说,当时气得很想打人!
痛定思痛,这让刘强东觉得自己应该对未来的方向作出调整,不能对现实低头,于是最终他决定放弃了“县长梦”。
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窗,一定会给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古人说的,祸兮福所倚。
当不了官,就得多赚些钱。大学期间,刘强东便开始务实赚钱,后来自学编程、开小饭馆、在中关村租摊卖电子产品,后来经历种种曲折,终于创立京东,成为互联网一方巨头。
3
明星大咖太遥远,那就说说我自己。
记得高考报志愿时,我不还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专业,更没有畅想过未来又能干什么。但很奇怪的是,我对自己不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却很明确。
第一个不喜欢的就是教师这个工作,学生嘛,又值青春期,厌烦了老师的唠叨,天生对教师比较排斥,所以坚决不报师范专业;
也不想当医生,我胆子小,小时候最怕打针,对医院那种各种药品的味道还反感,自己打小对医生就有不好的印象;
还有就是不喜欢当文人。在我看来,文人都是文绉绉的,有的自视清高,脱离人间烟火,高冷型的不是我的性格,所以我很排斥;
结果呢,变化非常具有戏剧性。现在的我恰恰实现了我当初最不喜欢的“三种职业”。
那年高考,我发挥失常,所报几个最想去的金融院校全部落空。万般无奈,一所医科大学向我抛来了橄榄枝,我的分数超过重点大学60多分,医科大学可以调剂。
本来我一直对医生这个行业还挺反感,但拗不过现实的打脸,如果选择不上,我只能灰溜溜地选择复读,而这恰恰是我绝对接受不了的。不得已,我硬着头皮非常不情愿地选择了医科大学。
也许骨子里对医学就不感兴趣,本来我是以高考成绩在班里第二的名次入学的,但五年的医学学下来,我几乎都在倒数名次徘徊,还有两次补考才勉强及格。
这让我意识到,我真不是学医的料。毕业后在一家医院工作不到两年,我就考取了研究生。说出来又让人不可思议,我竟然考上了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的是文学专业。
研究生毕业后,我直接留校当了教师。两年后,我又跳槽到一家报社干起了记者,这一干就至今,10年有余。
至此,我年少时最不喜欢的三个职业,现在都经历过了,而且还干得不错,而且与当初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却“八杆子也打不着”。这就是人生,你未必能有机会选择从事你当初最喜欢的职业。
如果选择不了自己的喜欢的职业,那又咋办?
古人说,既来之则安之。我要说,光“安”还不行,还要去让自己适应直到热爱。换言之,如果你没有机会选择你所喜欢的职业,那么你一定要喜欢上你所选择的职业。
我有切肤之感。
高中毕业时,我因报志愿太高,不得已选择学医。也许自己的一些认识上的偏颇,我从进入大学那天起,就憋着劲,总觉得自己学医屈才了,委屈了,脸也拦得老长,好像全世界都欠我的一样。
这样的心理,最先导致的就是我的不合群。总认为自己鹤立鸡群,那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孤立。还是在大一时,有一次,我和同学耍起了性子,差点打了起来,我还很生气地回敬了他一句:“我才不和你们学医的人一般见识呢!”
这句话,让同学耿耿于怀,他认为我羞辱了他,结果矛盾越来越大,直到闹到辅导员那里。在辅导员办公室,很不客气地说,“你不喜欢学医,那就当初不要报。既然来了,你就好好干。干不好,现在就退学。不要像受天大委屈似的,这个世界谁也不欠你的。”
是啊,这个世界有谁欠我什么呢?父母,他们含辛茹苦把我培养,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们尽了最大努力。谁欠我的?没有人!
有人说,所谓梦想,就是你一直想却又一直得不到的东西。但它能给你力量和信心,在你追梦的过程中,让你有不期而遇的收获。也有人说,梦想与其说是对未来的畅想,不如说对过去的总结。
对,说的都对。问题是梦想很昂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此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当下正在等候高考结果的学子们来说,更显得弥足珍贵。
金榜题名,是莘莘学子的人生征途中第一个昂贵的梦想。梦想花开与否,我们都要温柔以待,因为它并不是青春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又一崭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