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绝不可犯的五个错误,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想回头已不可能
我们生活在人世间,难免因为自己的一些想法存在问题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这些发生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倒也不一定影响很大,可是如果在大事上发生错误,就可能导致整个的国家局势、人生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并且要带累很多无辜的人。聪明人善于从别人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自己的,先看一些有惨痛教训的故事吧。
公元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攻克野王,导致上党对上联系的通道被切断。上党郡守冯亭与治下的百姓商议出一个主意:我们目前孤立无援,秦国军队逐渐逼近,不如归顺赵国。赵国如果接受我们,秦国必定进攻他们,赵国面对秦兵,一定会与韩国联合,这样就可以抵挡秦国了。于是派使者向赵国投诚:我们不愿做残暴秦国的属下,现有大邑共十七个,愿意恭敬地献给仁德的赵王!赵王与平陽君赵豹商议,赵豹说:圣人把无缘无故的利益当作祸患。赵王说:别人因我的仁德归附,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呢?回答说:秦国蚕食吞并韩国土地,上党已经被围困,成了嘴里的肉,只等着它投降了,秦国千辛万苦而赵国坐收其利,这和抢劫没有啥区别,韩国这是想嫁祸于赵国。赵王又把这事告诉平原君赵胜,赵胜却劝赵王接受。赵王于是派赵胜前去接收,封太守冯亭为华陽君,赐给他三个拥有万户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其他的大小官员都官升三级。冯亭不见赵国使者,垂着泪说:我这是卖主求荣啊!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克上党。上党百姓都往赵国方向逃。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接应逃来的百姓。王龁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赵军屡战屡败,一员副将和四名都尉阵亡。赵王与楼昌、虞卿商议,楼昌建议派一位重臣与秦国媾和。虞卿反对说:和与不和,秦国说了算;秦国现在已下决心要攻打我们,即使去求和,秦国也不会同意。我们不如先付出巨大利益拉拢楚国、魏国。楚国、魏国只要接受我们给的好处,秦国就会疑心各国重新结成了抗秦阵线,那时再去媾和才可成功。赵王不听虞卿的意见,仍派郑朱赴秦国求和。秦国隆重接待了郑朱。赵王便对虞卿说:秦国已经要和郑朱和谈了。虞卿说:大王肯定见不到和谈成功而赵军就被击破了。为什么呢?各国都派使者赴秦国祝贺胜利,郑朱是赵国地位很高的人,秦王、应侯肯定会把郑朱来求和的事向各国宣扬,各国看到赵王派人去求和,便不会再出兵援救赵国;秦国知道赵国孤立无援,就肯定不会讲和了。不久,秦国果然大肆宣扬郑朱,而不与赵国和解。
赵兵屡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便下令坚守壁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胆怯不敢迎敌,气愤得多次斥责他。应侯范睢派人用大量钱财去赵国施行反间计,想办法让赵王知道:秦国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已经快投降了!赵王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说:赵括虽然有些名气,但他只知道死读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仍是不听。原来,赵括从小学习兵法时,就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世间无人能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不说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来却很随意轻浮。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
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制止。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赵括的父亲做大将时,亲自捧着饭碗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赵括刚刚做了大将,就开始耀武扬威。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忙于购买良田美宅。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父子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放心吧,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请不要连累我。赵王同意了。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上任为大将,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王龁为副将,下令军中:谁敢泄露白起的消息,格杀勿论!赵括到了长平,把军官重新洗牌,全盘否定廉颇的策略,下令出击秦军。白起假装不敌往后退,却布置了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达秦军壁垒,守备森严无法攻克。而秦军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堵截住赵军返回壁垒的通道,赵军首尾不顾,粮道断绝。武安君白起用轻骑兵袭击,赵军失利,原地构筑壁垒等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军运粮通道已经切断,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百姓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救兵及运粮。赵军向齐国请求粮食,齐王不给。周子说了一番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齐王仍是不听。九月,赵军已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饿得暗中残杀、互相吞吃。赵括实在没有办法,便强攻秦军壁垒,派出四支队伍,突围五次无法成功。赵括跑到队伍前头要和秦军肉搏,被秦兵射死。赵军无人指挥,又士气全无,四十万人全部投降。白起说:当初秦军已攻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秦而去投奔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的话以后会作乱。于是使用奸计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四十五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轰轰烈烈的长平之战以赵国完败而告终,其中的一些血淋淋的教训不得不让我们警惕。
不要挑拨离间把自己搞到斗争漩涡的中心。长平之战可以说是上党引发的,郡守冯亭祸水东引的计策可以说是成功的让秦国把矛头指向了赵国,而秦国扩张的步伐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有所加快。对于上党自身来说,更是城破人亡、百姓遭殃,最后被坑杀的四十多万肯定有很多都是上党郡的人。小小的上党要在两个庞然大物的秦国和赵国之间玩火,最终结局证实给我们的就是:只能化为齑粉。
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祸患无穷。赵王执意接受上党无非就是贪图名利,名上来说,认为自己从秦国手中救出上党自己就很有德了,并且还都给大家升官,赵王自我感觉良好,利上来说,又占了一点地方,显得赵国好像又强大了似的。“贪”之一字可以说在赵王这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赵豹已经把前因后果都说得明明白白情况下,他仍不死心,还要找个人再说说,这是放不下他自以为是的名与利啊。为了自己贪图的这些不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去抢夺属于别人的东西,这已经失了大义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是自己可以承受得起的。
被情绪左右极易判断失误。在赵军廉颇与王龁交战失利的情况下,赵王就乱了方寸,显现出了害怕的情绪,急于找秦求和。为了照顾自己求和的情绪,已经到了罔顾现实的地步,不相信、也是不愿意相信虞卿的分析,虽然这种分析就是事实。最后,使臣被秦利用,置自己于孤立的境地。在廉颇坚守不出的时候,又犯了急躁的毛病,在自己多次失误以后乱了方寸,急于将秦国拒之国门之外,轻信了貌似很厉害的赵括,结果损失惨重。
要善于用人,并且一定要用专业人士。听人劝,吃饱饭。能够听取正确的意见是人成功的根本保障,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谁都不可能什么都懂,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识人的能力了,能否正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可用,只有够专业的人才是可用的。以军事将领来说,哪个有名的将领不是一点一点摸爬滚打起来的,靠看几本书成将领是不可能的。实践的磨砺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没有过几次的惨痛失败,是不可能成就一个真正的专业人才的。即便与人商议事情,也要找真正懂的人,冯亭随便找几个百姓就决定了大局走向,是太过随便了。
待人以诚,不要力小而要大任。大任谁都想要,因为那里有着世人追求的名利地位等等,但是,如果把自己不能办好的事情,硬是拉到自己身上去做,除了把事情办坏,不会有第二种结果。赵括就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也可能他也自知,但就是个冒险主义者,想去试试。不管怎样,这都是害人害己的一种选择。
总之,人生不易,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经验,从此不犯大的错误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贪、守礼、自知、知人,不让情绪左右自己,人有情绪是为了消灭情绪这种东西,有些人需要别人照顾情绪,这是绝对的弱者思想。提升自己是根本,世上没有平白无故就能得来的好处,除了奋斗没有其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