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3季上周完美收官,直接导致在下一季开始之前,我每周六周日的早餐将会食之无味。
今天中午我在朋友圈里做了个调研,请圈友们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结果仅有两人给出了答案。我朋友圈中一共有200个人,除了给出答案的这两个人,应该还有一些看到了这个调研但是没时间也没耐心评论,还有一些由于不喜欢这个节目所以未做评论。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在我的200人的朋友圈中,看过奇葩说的可能有20个人,像我这样几乎每集都看的可能不超过10个人。所以,《奇葩说》在城市中青年人群中可能有10%的粉丝。这应该是个不错的成绩。
推而广之,《晓松奇谈》、《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鸿观》、《嘟嘟》等互联网自媒体节目的影响力应该也差不多,而且极有可能和看《奇葩说》的是同一群人。这些节目从运营之初到现在大多是两三年时间,都获取了不俗的收视率,成为了现象级节目。
现象级代表人物罗振宇在第一期《十三邀》节目中坦言,当年出走央视的原因除了得罪老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媒体的下滑,央视的行业价值已经转移到个人身上。小崔离开《实话实说》后,该节目的收视率呈断崖式下滑的现象很好地说明了上述观点。这种趋势成了一个契机,看准了这一波机会的人们引领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的热潮。
马东也是引领者之一,2013年离开央视,加盟门户视频网站爱奇艺,2014年《奇葩说》第一季与观众见面。搭档之一是2014年从优酷转战到爱奇艺的高晓松,另一位是《康熙来了》的蔡康永,而曾经在两岸三地倍受欢迎的《康𤋮来了》也因收视疲态于2016年停播。于是《奇葩说》成了电视媒体走向互联网媒体的代表作。
现在,我们可以聊一聊,为什么人们爱看《奇葩说》?
1,选题接地气且挑战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首先,主流价值观不一定是正确价值观。其次,在中国人受教育程度(中国的教育现状下即使上大学读研究生也不见得受过正确的教育)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形成的往往是很糟糕的价值观。
我们回顾一下《奇葩说》第三季的议题。
Season 3
1.单身是狗还是贵族?
2.跟蠢人交朋友你是不是傻?
3.前任婚礼到底要不要去?
4.交朋友要不要门当户对?
5.老婆收入比我高3倍,还该在一起么?
6.不要脸是坏事么?
7.你和伴侣颜值分别是98 or 2,你选?
8.婚前要不要啪啪啪?
9. 准婆婆有太后病,我该不该悔婚?
10.有后东和无后米,该选谁进核电站?
11.撒娇女人会好命么?
12.闺蜜约我去撕小三,你去不去?
13.“我这是为你好”是不是扯?
14.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
15.该不该刷爆卡买包包?
16.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
17.异地恋伴侣建议available你接受吗?
18. 时保联是不是暴政?
19.上司该不该列为发展对象?
20.消灭谎言的科技该支持么?
21.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
22.该鼓励病危者活下去吗?
23.该克制朋友圈秀晒炫吗?
24.婚姻规定仅7年同意吗?
以上凡24题,除了第10题是纪念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30年之外,其余皆是普通人生活当中一定会遇到或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可谓十分接地气。绝大多数问题在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之下根本不需要辩论,因为如果你不选择大多数人会选择的答案,很可能会被吐沫星子淹死。细思极恐的是,这些主流价值观之下的答案在30年前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比如第6题,第8题,第11题,第15题,第22题和第24题。如果一种价值观会在30年内转向完全相反的一面,说明这种价值观的正反两面全是错的。什么意思?举个例子。(瞬间有种马薇薇附体的感觉)比如第8题。30年前你问一个姑娘,结婚前要不要啪啪啪,姑娘肯定甩你一个大嘴巴,高呼流氓,掩面而去。30年后的今天,可能姑娘会主动问你结婚前要不要啪啪啪,理由是买东西还得提前验货,更何况是一个要使一辈子的人。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个价值观是正确的?啪不啪倒底是应该以结不结婚为标准还是以爱不爱为标准?以爱为标准就可以想啪谁就啪谁吗?想问个究竟的人,请看爱奇艺。
这些选题看似不严肃甚至不经意,实则异常高明。在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之下,你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至于变好变坏,则见仁见智。
2,大气包容,不歧视非主流。
非主流不是错也不是恶,只是少数派而己。但是在一个左撇子被歧视、单亲被欺负、嘲笑残疾人的节目年年上春晚的国家,非主流很危险。
《奇葩说》从第一季开始就已经亮瞎了主流媒体的狗眼。娘炮到极致的选手肖骁从海选开始就调戏了高晓松老师并获三位导师青眼无数,第一季季军,第二季亚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奇葩。更年轻的90后选手姜思达,在第一季海选时出柜,经过不懈努力,前两季表现平平的他,终于在第三季获得亚军。不难想象这两位选手在主流价值观的世界会受到怎样的轻视。
更不用说在海选中出现的各色人物,持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着各色出位衣饰,怀着各种不同目的选手们。他们的出现,不恰恰是因为这个节目有着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大气和包容么?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近几年主流媒体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比如超女,比如中国好声音,比如快乐大本营,比如非诚勿扰。没有任何一个节目能够像奇葩说一样,让人看完之后像跑了5公里回来,酣畅淋漓,每个毛孔都那么舒服。
是中国人的想象力太贫乏?还是光电总急太操心?
3,导师学养深厚。
看过《晓说》和《晓松奇谈》的童鞋们应该知道高晓松老师学富五车,难得的是他有一套非常公正的普世价值观和非常打动人心的中国士子情怀。
我见过很多和高晓松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大多是成功的企业家或外企高管,相当一部分留过洋,但是骨子里的素质和境界无异于中国古代的小脚老太太。
在看《奇葩说》之前我不认识马东,在这个节目中他给了我很多惊喜。大艺术家世家出来的孩子难得不轻狂不矫情。另有一颗天真直率的赤子之心。 最厉害的是能把广告念得那么精彩,赢得各位金主的芳心。
几年前读过蔡康永的《LA流浪记》和《说话之道》,文风清新,充满灵气。当时还觉得奇怪,没想到台湾的综艺艺人还有点小才华。《奇葩说》播出之后研究了一下才知道,大家从小就是学霸。
也许是因为生于60年代的台湾,从小受的文化禁锢和摧残相比大陆同时代的孩子要少一些,康永哥身上的包袱相比高晓松和马东也少一些,所以在节目中往往更清醒。高晓松在气势上占尽优势,引经据典、大开大合,而三季之后,你会发现,康永哥的聪明与学识使他在娓娓道来时渐渐占了上风。
第一季有一期请了贾玲做佳宾,那期的题目是贾玲该不该死。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伦理题。
A船上有100人,B船上有1人(假定这个人是贾玲)。两艘船都各有炸弹,A船定时20分钟后爆炸,B船则没有。给你一个按钮,按下它B船立即爆炸,A船定时炸弹取消。
由你决定该不该按,你该如何是好?
这道题是伦理学里的一个基本问题,即所谓义务论(Deontological Ethics)和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争论。功利主义主张:能导致最多人获得最大幸福的行为是对的行为;义务论主张:人们在道德方面做抉择时,必须将义务纳入考量,这些行为的对与错不是由后果如何来决定,而是由义务来决定。
高晓松先选持方,占领了道德至高点。康永哥选了炸死贾玲,而辩论到最后,导师总结陈词时,康永哥做了一次震惊奇葩的事:倒戈反水。
我们不妨看一看康永哥的陈词。
“我要做一件我在《奇葩说》没做过的事情,就是我要叛逃。我要叛逃的原因,跟范湉湉生气的原因很像。我以为,大家处于一个抽象的没有真的要炸掉贾玲的状况之下,我们没有在这条船上,大家凭着理想跟情怀做决定的时候,一定是选不该的人居多。所以当我看到选该炸的人居多的时候,我吓坏了。所以我立刻就决定,这不是一场辩论,这是一次向大家传递关键的价值观的时刻。所以我当然佩服你们三位辩手选了这么难辩的一方,可是呢,我就不惜牺牲我作为团长的立场,我得要传达这件事情就是,这当中有一个你们双方都没有提到的事情,就是作为与不作为。
你按下那个钮是作为,你不按那个钮是不作为,我们人最基本的底线是要守住那个不作为。所以我们选这个题目啊,大家熟电影的人都知道我们的灵感从哪里来。《蝙蝠侠》有一集,人多的那艘船上全都是从监狱里放出来的犯人,穿着橘色的囚犯服,另外一艘船上绑满了炸药,是一船的老百姓。囚犯这艘船上的人在挣扎投票,要不要照大家的意思,把那艘老百姓的船给炸了,因为蝙蝠侠那一集的坏人,下的指令就是你们这些囚犯,不过不按钮把对方炸了,到时候两艘船就一起沉。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个电影的话,我在这边告诉你,那一群犯人虽然全部都在催促,手上拿着那个按钮的人说,快按呐,你再不按时间到了,我们两艘船都要沉了,可是非常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是这一群被认为穷凶极恶的人,到最后没有人上去按这个钮,他们废然而退,他们放弃了按钮的机会,他们守住了不作为的底线,有所不为。
所以我觉得胜负不重要,就是我们这不过是一场辩论。我必须要承认,这是我参加《奇葩说》以来,最难的一个题目。太难了,如果我们今天,真的被放到那两艘船上面,我们是真的要抱怨上帝作弄我们。幸好我们没有遇到那么困难的时刻。可是现在抽象的时候,在我们还没有面临到这么难的抉择的时候,就像我们没有流落在冰山的顶部,然后我们都要冻死了,结果是我们要决定是要吃马东还是吃贾玲还是吃我还是吃高晓松的时候,到那个时刻就很难讲了。就是如果高晓松真的顺从人意先冻死了,那么我想马东比较有立场说我们就吃他吧,可万一高晓松没死呢?那我们面面相觑我们就要决定我们是彼此不吃大家一快饿死呢,还是我们这里有一个人,谁先冻死谁先吃。
所以好的辩论题目,是真的会把我们放到极为两难的状态去,那我依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道德难题,可是就容许我任性一次,就是我要改变我的立场,因为我要传递重要的信息。”
我们不妨想一想,中国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有没有把这些道理教给民众和孩子们。
4,选手给了观众足够的惊喜。
马薇薇,邱晨,黄执中,胡渐彪几位,都是辩坛中流砥柱,不须多言。
令人惊喜的是一众89年甚至90后的孩子们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辩论是个体力活,需要在前期做大量准备,而这些孩子们在镜头之外的苦功很让人心疼。有时候,他们被分配到一个自己完全反对的持方,无奈之下,只能绞尽脑汁去寻找一些非常陡峭的角度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60后和70后还在批评80后各种不靠谱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事实:80后已慢慢成为这个世界的中流砥柱,而90后也开始展露头角,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