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有什么孙悟空,在《西游记》里读懂人生修行
2019-08-21 17:30 来源:文学大连
原标题:根本没有什么孙悟空,在《西游记》里读懂人生修行
一日刷抖音,遇见樊登的一段小视频。
樊登说,很多人以为《西游记》就是一本小说,写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错了,《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修行的故事。
《西游记》里,唐僧去西天取经要走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
既然如此,唐僧为啥还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孙悟空武功高强,只要背着唐僧,一个筋斗不就到了西天了吗?
小时候就有的疑惑,被樊登一句话说透了:孙悟空根本就不存在,孙悟空只是唐僧的心。
人心变化多端,孙悟空72变,一会儿变成这个,一会儿变成那个,一刻也不曾停下来。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翻出了十万八千里,那就是唐僧心到了那里,到了如来佛祖那里。
一念之间,心就走出十万八千里。想象一下,你想到了家乡,那就是心到了家里了。你想象一下月球,其实心已经在那里了。心可以到达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毫无边界。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心都能瞬间抵达。
你想什么,心就是什么。你想到哪里,心就在哪里。心是不受约束的浪子,有时会跑到九霄云外,有时会生出恶的信息,因此,《西游记》中,唐僧掌握着对孙悟空的紧箍咒,念咒时,孙悟空会满地打滚。人心需要一个紧箍咒,当恶念升起,是需要有紧箍咒的。现在说的底线思维与紧箍咒殊途同归。念咒时,心会痛苦,但是,这紧箍咒,是防止心生出更大的恶来。
如果孙悟空是不存在的,那么猪八戒存在吗?
猪八戒也是不存在的,猪八戒喜欢美女,贪吃,懒惰,他又代表什么?
猪八戒代表欲望。
凡人都有欲望,这是生命的本能,欲望与生俱来,是人之常情,因此,猪八戒犯错的时候,唐僧从不责怪,因为欲望是可以被容忍和宽恕的。
沙僧自然也是不存在的。在《西游记》中,沙僧从不说错话,他只有那么几句台词,都是阐述事实的,一句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另一句是: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沙僧代表理性与目标,人的理性和目标是一对需要不断平衡的砝码,沙僧挑着担子,就是唐僧需要平衡的理性与目标,理性从不犯错,但也没有激情,它总是与目标在一起,如影随形。
白龙马是唐僧的毅力,无论发生了什么,白龙马都坚定地向前走,从未妥协,从未犹豫。没有白龙马,唐僧难以到达西天。
妖怪一路伴随着唐僧,不时地出来骚扰,打乱唐僧西行的节奏。
妖怪是什么?它是唐僧的情绪。
情绪有多种多样,他们到来时往往让人难以识别。到底是事实还是情绪,会让人迷惑,或者根本无法觉知。
人在环境中,情绪就会产生,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时好时坏。情绪是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心一直在跟情绪做斗争。
不是情绪打败了心,就是心战胜了情绪。
孙悟空一路打妖怪,就是唐僧一路上在跟情绪做斗争。这情绪有白骨精这样的多个变种,让人难以识破,有的又很快乐,让人心生喜悦。
一路走来,唐僧经历很多,孙悟空一路护送,一路打怪,恰恰说明心的强大。心是人体能量最强大的器官,心几乎无所不能。所谓心猿意马,即心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西游记》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幻化出来的,本不存在的。这些人物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每个人物都暗示着受想行识。
铁扇公主的铁扇藏在舌头下方,这暗示了人舌头的厉害,可以煽风点火,可以杀人于无形。
《西游记》中的唐僧自然指高僧玄奘,据可考证的历史,玄奘西行时并没有什么师徒四人,也没有什么妖怪,但是他的一路是极其辛苦的,风餐露宿,风险相随。
人生的过程皆是如此,要管住自己的心,承认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平衡目标,用毅力支撑行动,苦集灭道,终成正果。
*图片来源于《西游记》剧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