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非暴力沟通的共读活动14天一转眼就过去,我相信每一位认真参与的伙伴都充满收获,而在这次共读的过程中是我收获最大的共读活动,很开心能参与这次共读,我谈谈非暴力沟通给我带来的微秒变化。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目前是我读第3遍了,第一遍我觉得读懂了,最终发觉自己只是认识了那些字;第二遍再读加以联系自己过往的生活场景,我似乎觉得自己没有看懂这本书,因为读了但我不知道如何去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场景;第三遍在张露老师以及文倩老师的带领下,终于对这本书有了真正的认识,而不再是简单的知道而已,他真的可以拿到我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让我的生活发生一些美好的改变。
最初我对非暴力沟通的认识就是观察事实、表达感受,找到需求或在乎的价值观,最后提出请求,这就是我对它的认识,可是在用起来的时候就根本行不通,之所以会这样在于自己把事实与评判根本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评判常常混为一谈;对于感受这个词似乎感觉到太过于陌生,曾经我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于色”视为金科玉律、人生信条,每当自己稍微感受到一点情绪出现我就立马收住,不再展现任何情绪,这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非常深的压抑,当自己慢慢认知拓宽明白情绪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关于提出请求,在家人以外的这些人提出请求对于我来说还好,以前不太敢提自己的请求,现在敢于去提出自己的请求,但家人面前我还在一步步的进行尝试;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出现情绪时,以前可能是在分析自己或他人的问题到底在哪,最后常常被演变成了指责。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让我对这些词汇有了真正的认识,明白了事实是对方产生了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导致自己有了什么样的看法或评判,目前能刻意的区分开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评判,判断事实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当你听完这句话有没有呈现出画面感?如果没有那很大的可能性是评判;
感受是对方或自己什么样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什么样的情绪变化,情绪不再是难受/舒服这样去形容,它有兴奋、愉快、悲伤、难过、沮丧等词丰富起来了来,这也让我明白了是行为反应造就了某种情绪的产生,而不是直接去指责对方或自己;
每一种情绪出现的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或价值观的影响,以前大多的情况就是我会去分析问题到底出现在哪?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去指责他人或自己;
对于请求,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请求以及要求,判断请求的方式就是你让对方去帮你做一件事,没有造成他人或自己的情绪不愉快,如果造成了不愉快我们很有可能是在要求自己或他人,没有人喜欢被要求、被命令的;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学习的方法论,自己对一个概念或事物的定义,决定了我们对他的使用方式,每一个概念都有积极一面的定义,但也会有与他相反的一面出现,如果自己在学习中能搞清这些问题,也就知道了处理问题方式的多样性,而不再是条件反射式反应。
我记得没有深入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我大多时候出现情绪我会去分析到底错在哪,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人的问题,最后分析出来经常出现的情况不是去指责他人,就是在指责自己,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这种思维模式真的特别心累。
当我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出现情绪时,我会静静的与它待会儿,去体会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这感受背后是一种怎样未被满足的需求,当我感受到的时候我会试着写出来,以及试着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发现自己的内心不再那么内耗了;
与他人也一样,现在时常还是会出现条件反射式反应,当我觉察后我会刻意去觉察他人的感受以及需要,当我在这样去做的时候内心的心境真的有很大的改变,我说一个前些天个人的经历:这些天我都宅在家看书,我家人那天突然叫我去干活,因为一时半会儿干不完,我感觉被打扰了,耽误了我的时间,刚开始我去特不情愿,自己也比较生气,后来我开始觉察自己的这种情绪,我感到有点生气,我为什么还是去了呢?因为我在乎家人的身体健康,我去能帮他分担一点,他们的旧病就没那么容易复发,通过内心这样的一次梳理,我干活时干的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
我在这里真的非常的感谢张露老师的邀请加入这个读书营, 正是张露老师的邀请为我开启了沟通方式的另一扇门,让我对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些天认真的读下来体会到了它的神奇之处,让我在与自己和他人的相处中有了一些微妙的改善,这本书是真的值得我们持续去阅读并践行的一本书,如果能做到,我相信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这让我看到了改善一些关系的希望,表示很开心,真的非常感谢文倩老师、张露老师每晚的用心答疑与组织这次活动,让我们除了书本身以外,还有额外的收获,也理解的更加透彻,感谢伙伴们的陪伴、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感谢晓瑜盟主这些天的组织,让我们这个训练营有序的进行下去,真的非常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