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是因为昨晚跟同事聊起了择偶标准,同事说:她不可能找一个一起吃苦的男朋友,理由是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会越来越自信,而女人却会越来越焦虑!
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有一位同学结婚了,结婚前半年还忧伤的找我聊天,害怕工作的频繁奔波找不到对象的她,如今也迈入了婚姻殿堂。还记得前不久悄悄问过她:你真的喜欢他吗?你喜欢他什么? 不知为何,当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她说的“合适”两字身上,听完倒有点失落的感觉。对于我而言,“合适”有点投降和妥协的味道!
别人给介绍相亲对象时,总是会附和上一些物质条件,“嗯,这个男孩子有房有车,在XX单位有稳定的工作......”在这个年代,似乎优良的物质条件成了所有女孩可以谈婚论嫁的筹码,以及挑三拣四的理由。
哈哈,不谈物质谈什么,没有物质的丰富,感情算个屁。可我觉得婚姻也一定要建立在对等的感情上,只有物质的婚姻,它也只能是个屁。
所以,抛开物质条件的话,你们的择偶标准是什么样的呢?
这么多年来,自己似乎对那些积极向上,做事有魄力异性更感兴趣,如果对方懦弱不自信,或者价值观堕落,无论多久的恋爱,最终都会无疾而终;但是自己也经常会被电影中那些木讷不言,默默付出的男性形象所感动。这两者间感觉就是个矛盾体的存在。
心理学上说,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现实异性,主要来自于我们的异性父母或者重要的异性抚养者。理想异性,则源自缺失和幻想。假若在生活中,那个重要的异性——异性的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异性抚养者——让我们不满,那我们必会勾勒一个理想异性的模型。
在现实生活中,老爸确实不能满足我心目中那个勇敢有魄力的理想父亲的形象,于是乎,把希望投射到对象上,以期待找到这样的人!可是即使一开始找到了符合这样标准的人,随着接触,就会发现其实对方并不是完全符合标准的人。
精神分析说“爱情就是自恋加投射,爱别人都是在爱自己的影子 ”
择偶标准反应了一部分缺失的自我,因为我自己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品质,所以希望嫁接到对方上,如果对方达不到自己设定的要求,就会产生矛盾。随着对自己的认识的加深和自身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自信而略有主见。这种希望在对方身上找到的感觉一旦能实现自给,似乎对择偶的标准就少了以前的苛刻。其实寻找爱情就是在寻找自己,当自己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自己能给自己安全感了,就能坦然接受纯粹的爱情了。
用朋友的一句话说,如果自己能赚钱了,就不会看重对方的房子车子了。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小姐姐,富有时不挥霍,贫穷时不寒酸,精神上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经济上有自己的收入和交往的圈子。独立,是一个女人最大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