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概十几岁的时候,我的大姨,一位小学校长,有一天来我家里看我们。她问我:“长大了准备上什么大学?”当时我没有多想,就脱口而出:“北大!”听到我的回答,她笑着和我说:“一个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走,除了脑子,除非你死了。”那时候的我也听不太懂她的深意,只是微笑的点点头,然后离开了。
这段对话虽然短暂,但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领会到她话中的深意,也逐渐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古话道出了无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虽然未必能够进入顶级圈层,但至少可以在大厂“打螺丝”,相对于周围的人来讲也算是生活无忧、光鲜亮丽了。
我国孩子的主流成长路线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卷”。这种现象由传统文化及经济发展所决定。中国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只要孩子能学,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想法也得到了更多的落实。
今年,我女儿刚好小学毕业,前几天升初中摇号,挺幸运的,摇进了重点民办学校,孩子得偿所愿了。也许朋友们认为我是想让孩子“卷”,其实不然,实际上我和绝大多数的家长想的都不一样。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提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找个好工作了就不学习了。
为什么我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呢?我们已经进入了AI时代,世界的发展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呈线性发展,而是呈指数级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拐点已经到来。所以,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就得不断地学习。
从全球范围来看,有钱人、贵族、政府官员,只要能力允许,都会选择上私立学校,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是,他们清楚地知道人是可塑的,受到好的教育与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就是不一样。
我大姨的话在我心中不断回响,她的那句“一个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走,除了脑子,除非你死了”逐渐成为我对教育的理解和坚持的核心。脑子里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有效工具。
我女儿小学毕业进入重点民办学校,这对我们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虽然摇号的过程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我和许多家长一样,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不过度施压,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在孩子义务教育阶段,我的主张是:“在孩子学习能力能跟上的情况下,尽自己的努力给予孩子我们能给予的最好的教育资源。”这种主张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让孩子在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时,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