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坏习惯,喜欢囤书。
囤书本不是什么坏事,可是买而不读,书本在我这的价值就一落千丈,和废纸无差。而我竟时常有种“读了很多书”的错觉。
前几天,我整理书架,发现有几本14年买入的书没有拆封,于是我立了一个flag——看完现有囤书之前,不再买新书。
所以我打算做一个【读书打卡计划】,同时分享好内容。
今天读的是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与君共勉。
读书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谁都可以翻上几页,可是要坚持读书,把知识化为己用,却不容易。
关于读书,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头两章有五处“金句“,我想与你们分享。
一、关于读书时间
“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但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爱读书。巴菲特每天花80%的时间在阅读上,高中时期他就读了不下100本商业书籍。巴菲特的老朋友查理·芒格也酷爱读书,他曾因阅读量惊人被戏称为“长着两条腿的图书馆”。
难道他们的时间比我们多吗?他们只是更珍惜时间,更懂知识的无价罢。网上曾有张很火的照片,是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外看书,他懂得利用等开会的碎片时间,所以他可以三个月读六十本书,
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没有决心读书。若养成读书的习惯,哪怕一天读五页,以这本《谈读书》为例,一年可以读完十本。
现在外界的诱因太多了,大多人常常一边刷微博、追剧、看综艺,一边感叹没时间看书。
二、关于读书习惯
“兴趣会枯萎,要趁早培养,读书习惯也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感官意识在很多事物上会变得麻木,对讯息的反应也会慢慢迟钝,不再像学前班的小孩,看到什么都异常兴奋。“好奇心”是一种能力,越长大越缺失。
达尔文曾在自传里提过,他小时候很喜欢文学,后来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搁置了。等到年老的时候再读诗歌,已经品不出其中的兴味,若要再重新去学习,肯定比当初兴趣满满的时候难很多。
所以,读书习惯要趁早培养,早一点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发现趣味,给闲暇时间找一些寄托心神的东西,就不容易被外界的纷扰打搅,也不容易被恶习引诱。
三、关于读书选书
“别的事情都可以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赶时髦。”
随着历史的推进,书籍越来越多,走进图书馆,发现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都可以堆满几排书架,可是真正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只有数十部。
书籍虽然可贵,但是品类过多,也给读者带来一些负担。比如,太过繁杂的书目,使读者缺乏专研精读的精神。
在古代,一个人一生能读到的书籍有限,他们对待书籍和学问都十分虔诚。认真读,用心思考,把先哲的思想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而如今,走马观花,草草过目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书多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无足轻重的书上,难免会把基本要籍耽搁。
“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把相同的时间,花在一部经典著作上。与其粗略翻看十本书,不如静下心来,细细读一本书。”
朱光潜先生认为,时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这种书,指的是“谈书的书”,也是上面提及的“过多”的那部分书籍。
他说,与其看一堆谈诗的书,不如读一读《古诗十九首》,看再多哲学史和哲学概论,都不如精读一回柏拉图的《理想国》,同理,十本经济学教科书抵不过一本《国富论》。
现在出书立著的门槛变低了,新书层出不穷,我们更应该把时间花在经得起推敲的书籍上。
四、关于读书系统
“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
如果读书只为兴趣和消遣,那爱读什么便读什么,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为了学习或者研究学问,读书一定要有计划和系统,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学习。
这个“中心”,一般是“以科目为中心”,即精选围绕该科目的要籍,一部一部读,从入门到深入研究,层层递进。
还有一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法,即先提炼出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把重心放在与该问题有关的章节上,着重搜集资料和各家对该问题的意见,而非读完全书。这个更适用于做研究的工作者,不适合初学者。
系统学习看起来简单,执行起来不易,需要很强的定力和耐心。因为学习过程势必要过滤掉一些有趣但是在系统之外的书籍,也需要耐着性子看一些起初觉得很枯燥无味的学术性文章。
我起初学习心理学,对干燥的教材总是提不起兴趣,学着学着就翻起了散文和诗集,但其实跨过了“生啃”阶段,会慢慢在枯燥中嚼出另一番滋味。
另外读书做学问要避免固步自封,世间学问大都息息相关,没有一科是孤立绝缘的。正所谓“先博学而后守约“,即先广泛涉猎,然后再针对性的就某方面加强。
比如心理学会涉及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如果只限于心理学研究,成果一定有限。
五、关于读书方法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
朱光潜先生强调“好书要重读”,在重读中,我们会和书籍一起多角度地丰满。
记得自己初读《红楼梦》,为林黛玉流了很多泪,再读,便留意到了曹老用心刻画的小人物,后来发现其中的美学、禅味、哲学……有的书一读再读总有新的领悟。
此外读书一定要列大纲,记笔记。记录的过程可以帮助记忆,也会激发思考和领悟力。只有不断地写、思、悟,才能将别人的学识内化为自己的养料。
读书有中心和系统,记笔记也一样,一本书可以拆解出不同的知识系统,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会方便日后提取使用。比如红楼梦,我就有服饰、饮食、建筑、人物性格等不同的归档。
一定要养成整理笔记的好习惯,不要偷懒,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件事是大有裨益的。
董卿在诗词大会上说,“你读书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读书确实是一件性价比超值的事,愿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兴味与满足。
- end -
朱光潜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家,他的文章行云流水,自然亲切,阅读起来很舒服,适合当睡前读物。
下期依旧是《谈读书》,希望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