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的东西和一贯的产品运营不太一样。不过也是我越来越感兴趣的,相信也会是简书广大作者感兴趣的——如何在平台写作会获得更高的阅读量?
这是馒头商学院《7天学会运营头条号》系列课程的第三课《揭秘今日头条算法推荐原理》。说的是如何更合理地运用今日头条的算法来获得更多推荐量。虽然今日头条更多的是用算法来进行推荐行为,而简书也在使用这个模式。所以文章中对作者的指引是相通的。而简书的功能或许还更优化了,通过用户自己的投稿,减低了智能引擎对宽泛度判断的失误(因为作者文章间跨度大而判断为垂直度不高,错失优质文章的推荐机会)。
好了,课堂笔记开始!
为什么平台阅读会越来越火?
从信息传播的历程来看,最初的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播信息。后来逐渐被传统的编辑模式替代。也就是通过人力筛选资讯,在媒体上发布(报纸电视电台)。这是第一次的传播模式更替。
而资讯平台传播模式是由人力编辑走向平台智能推荐的第二次更替。
传统媒体因为依赖人力的编辑筛选,所以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每天推荐的内容是固定的,固定的新闻数量,对所有人都固定的内容,固定的顺序。只能关注所有人关心的内容。从编辑的角度来看,因为每天的数量就是版面这么多(一份报纸,一档节目时长)所以对新闻的数量是不做太多要求的,只需要有少数的,权威的信息来源就可以了。而正因为此,对作者来说,写作的大部分内容,都得不到推荐的机会。是不利于优质内容产出的。
而平台模式,在读者来说,能够通过智能引擎,获得个性化的推荐,既不错过主流新闻,也能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小众资讯,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的首页。因为审核是以智能为主,人力为辅,所以电脑的内容审核是不知疲倦的。因此,内容是无限的,有多少时间阅读,就有多少内容提供。同样因为审核迅速,所以内容更新很快,内容传播很及时,都是新消息。
而从编辑角度,则更是省时省力效率高。
同样有很大的革新的则是作者端了。从从前权威媒体的编辑才能成为作者,到现在人人都可以是作者。只要内容优质,就有获得推荐的机会,更加公平。而且因为是智能审核,所以作者不再需要赶稿,可以随时写作随时发布。像我现在这样?哈哈哈
所以说,平台阅读因为对读者、编辑和作者三者都有对传统模式显而易见的好处,而受到这三类群体的青睐,变得越来越火。
那么平台传播模式下,作为作者要怎样合理利用算法,来提高自己被推荐的概率呢?
那么就要来了解智能推荐算法了。智能推荐的原理就是把文章推荐给一小部分人,通过他们对文章的反应,来判断文章是因为反响好感兴趣的人的比例大,继续推荐给更大范围的相似人群,还是因为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人多而减少二次推荐量。所以说“新一轮推荐量是以前一次推荐量的点击率为判断标准”。
判断感兴趣群体的方法是用户的基本信息,主动订阅的内容以及日常浏览里表达的行为偏好(平时大多阅读、评论收藏转发什么类型主题)。
而对文章是否适合二次推荐,判断的标准分别有:1)点击率+读完率,2)内容质量——原创度(这个方面平台会有专门的算法统计发布时间、转载次数、平台权威性、是否手动发布而非一键在多平台发布等多种评判方式,具体判断文章原创的做法可能涉及商业机密吧?说得不详细,其实对于怎么看转载次数,我还是非常好奇的,希望有高人指点啦!),和垂直度(聚焦专门领域不宽泛),3)文章活跃度评论转发点赞,4)作者发文频率,多写作可以保持读者的长期关注(今日头条的标准是非原创的一日一条,原创3天一天,视频1周1条)。
当然算法只是辅助的条件,如果每个人都套路,那么最终获得推荐的依然只会是少数。因此老师给出了写作的几个标准。虽然比较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是确实是每篇文章必须遵循的原则:
1)精选标题和封面图
2)制作规范的标题,把文章主要内容写进标题里(像我今天的文章标题,没写课堂笔记而且写了文章主要内容)少用标题党套路(不要有特殊符号,不要标题党因为对标题党的抵制会容易被误判)
3)抵制推广信息(个人公众号、硬广、营销性文章)
4)面对热点,谨慎追逐(竞争过大,如果不是内容过硬很容易被淹没)
5)图文并茂
6)内容详实,这个是最最最核心的!
7)观点鲜明,这个同样很关键也是我很缺乏的一个写作重要特质。必须能简练的表明观点,以一定的结构(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来阐明,才能把问题说明确,把冲突加强,把解决方案展现好。这个还得多学习。
那现在就来借鉴一下老师的鲜明观点吧!平台阅读的传播模式可以总结成以下这句话“你负责妙笔生花,我负责精准分发”。了解精准分发的规则,或多或少能增加妙笔生花被赏识的机会,也会激励作者持续产出。也许就叫在规则里跳舞。
知己(内容产出更注重品质)知彼(合理利用推荐算法,多发文,多原创,选美图,善排版等),就是获得更高推荐量的制胜之道吧。